撥動心弦的故事
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佳話,而在如今也仍有不少人一直遵循著這個準則。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并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
見人遇到災難時,要排他人之憂。我國古代名醫(yī)華佗不僅醫(yī)術高明,而且醫(y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yī)不像當時其他醫(yī)生那樣,一定要上門尋醫(yī)才肯治療。華佗為減輕病人的痛苦,常常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到上百里、上千里的地方為病人治療。又一次華佗外出回來時,天色已經(jīng)很晚,看到路邊有人正在苦苦哀求道:自己肚子疼。華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檢查到病人肚中有蟲子,便告訴病人到附近小店喝三小杯醋,喝下去就會好了。那人照辦,果然肚子不疼了。當這位病人想向華佗表示感謝時,連名字都沒留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一生中不知發(fā)生過多少次,而在他一生中所救過的病人也不計其數(shù)。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的事思想道德得到升華。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