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小時候,我曾經在老家住過一段時間。
記憶中,是低低的矮墻,四周密密麻麻的坐落著一座座可愛的平房。每家每戶都養(yǎng)了一條看門狗,因此在夜里也是很少關門。門外都安了一個小電燈,最怕的是清明節(jié)那天,路上明明都沒有什么人,一排排的燈卻明晃晃的亮著,門也緊閉,倒像是給鬼讓路。
天空總是充斥著自由的顏色,那樣令人向往的活潑的淺藍,幼兒有幾片云在天上閑逛。每年秋天,當地里豐收的時候,莊里就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一家老小帶著工具來到地里。有的人家在地里建了幾個豬圈,我們還吵吵著要先看小豬才去幫忙。其實,哪里是幫忙呢?只不過是打著幫忙的旗號,去地里捉捉毛蟲,要是正好下雨,還能夠和幾個同齡的孩子打著傘追來追去。雨啊,明明下得這么小,卻有足夠迷惑我的眼睛,不然,我怎么能忘記雨傘的顏色,忘記雨什么時候偷偷溜走了呢!
當豐收的喜悅過后,一家人又開始忙碌起來。老人們把收獲的糧食掰成粒,那些金燦燦的玉米谷子,一下子變的極其討人喜愛。于是,大人們幫著架起梯子,把一袋袋的玉米搬到屋上去,我們也嚷嚷著往上爬,可真到了又不敢上,梯子可有些年頭了,修修補補也用了好多年,誰知道有什么意外呢?于是,上屋頂變成了小孩子之間比試膽量的游戲?傻搅宋蓓,又是另一番景色了,沒有屋下的明爭暗斗,有的只是純粹的成片的陽光。因為不止一家人來晾曬,幾位要好的鄰居,在屋頂聊著聊著就上了癮。離得不遠的,一步跨過去,借煙,借水也是常有的。這樣的勞作一直到太陽下山的時候,下屋時,飯菜已經備好了。這時的飯總是特別的香。
晚上大概是最寂靜的時候了,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叫。這時候,攀上屋頂仰躺在草垛上,仿佛伸手可以抓住天上的繁星,有幾次姐姐都帶我上來告訴我她在學校的故事,還不時送我漂亮的頭花。有一次,她這樣告訴我:要是能回到小時候就好了。我當時不解地開著她,因為當時的我憧憬著長大,憧憬著沒有父母的管束。
后來,我漸漸理解了這句話,要是人生能夠重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