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文字而愛上一個人嗎
你會因文字而愛上一個人嗎?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觸到了我的內(nèi)心。
是的,我會,不僅會,還會視一個人的文字為ta的第二人格。
當我們新認識一個人時,短短幾分鐘乃至幾十分鐘內(nèi),可以了解ta的渠道有哪些?
外表、穿著、談吐、肢體語言..還有呢?
除了外表穿著等第一視覺印象,我最關(guān)注的,還是一個人的文字。
曾經(jīng)面試時面試官要求現(xiàn)場看我的微博,起初覺得怪異,后來細想,其實一個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網(wǎng)絡(luò)上的言論,很大程度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人品。
不然你看微信朋友圈才盛行多長時間,就已成功培養(yǎng)出代購黨、曬娃黨、炫富黨、養(yǎng)生黨、“不轉(zhuǎn)不是中國人”黨和點贊黨等諸多門派來。
和人的外形有高矮胖瘦一樣,文字也有它的類別和形態(tài),對文字敏感的人一眼便知,你是“單薄青春里45度斜角仰望天空的白衣少年”,還是“光腳穿球鞋。穿棉布裙子。有著溫暖名字的。涼薄女子。”,是“愛情讓女人學(xué)會承受,讓男人學(xué)會承擔(dān)”等金句不離口的情感磚家,還是被“臥槽女神美cry”“嚶嚶嚶男神萌萌噠”出賣的x絲青年。
所以我若想了解一個人,會先去看ta的文字,要不要結(jié)為朋友或深交,也視文字而定。在我看來,語言的調(diào)性基本決定一個人八成以上的性格特征,大體不會錯。
文字多么美,以文交友,因文識人也一直是我心目中與人交往的理想模式。文墨相通、氣味相投的人總能穿越萬水千山相互吸引。在通訊交流越來越便捷的現(xiàn)代,文字仿若隱藏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一根弦,一旦觸碰,便會以余顫不止的旋律吸引頻率相近的人相互靠近。
《花田半畝》的作者田維的男朋友大熊,因愛上這個女孩的文字而與之結(jié)識,衍生出一段從網(wǎng)絡(luò)通往現(xiàn)實的戀情。
李銀河也一定是先愛上王小波的文字,再愛上他這個人的。“我們好像在池塘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是一個有著多么細膩心思的男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情畫意的字句。而那句著名的“李銀河,你好哇”,普通的一句問候,簡單得有些寒磣,卻比甜膩的情話更容易打中一個女人的心臟。
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多么美:
“一個白日帶走了一點青春,日子雖不能毀壞我印象里你所給我的光明,卻慢慢的使我不同了。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我想到這些,我十分猶豫了。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經(jīng)得住年月風(fēng)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我也安慰自己過,我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內(nèi)心溫柔的男子,也有纏綿的心事,也有睹物思人的愛意。如今,已鮮有人能以這樣的情懷與筆觸去虜獲一個女孩子的心了吧。
我也曾因一些文字而持久地迷戀上一些人。聽上去虛無縹緲,卻和因聲愛人,因貌愛人沒什么兩樣,都是對心心相惜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罷了。
我總以為,一個擅長寫字,特別是寫小說的男生,不會差到哪去。他們身上除了男性應(yīng)有的理性與清醒,更兼具對情感敏銳的洞察與對這個世界善意的體諒。文字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柔軟,也更堅硬。
以前我覺得找個理工科男票挺好,理性陽剛不娘氣。現(xiàn)在卻覺得找個不愛電影音樂人文其中任何一項,整天只知道冷笑話葷段子球賽游戲又粗線條的理工男簡直不能活。最完美的還是喜歡讀書會寫文章的理工男。能夠內(nèi)心柔軟但不娘氣,理性剛直又不人云亦云。
而文字則是他們的第二張臉,帥氣逼人地直讓人想為他們生孩子。
初二:魚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