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過前溪
朦朧中,書為我點亮了一盞燈;混沌中,書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在光明與空氣中,我汲取營養(yǎng);在無聲的對話里,我學(xué)會成長。
剛記事的時候,我愛書只是因為其中生動有趣的故事。迷人的童話讓我沉浸在夢一般的遐想中,易懂的文字,精美的插圖,是一張充滿魔力的網(wǎng),牢牢籠住了我的心。也是第一次,悲劇的結(jié)尾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酸與悲傷。在內(nèi)心隱隱的鈍痛中,我開始明白人生也有錯過與無奈,脫線的淚珠止不停地掉落,一滴滴浸漬在鉛字上……紙頁上漾開的點點痕斑是我初次成長的見證。
長大了些,我學(xué)著周圍的同學(xué),開始接觸古典名著。白話雖然淺易,我對于情節(jié)卻只是囫圇吞棗。我強(qiáng)迫著自己去接受梁山好漢的打打殺殺,崇拜三國謀士的權(quán)計心術(shù)。和同學(xué)攀比閱讀量的功利心讓我無法靜下心來,在詞句間細(xì)細(xì)地品讀玩味,只知如走馬觀花一般匆匆,求多求快,好在眾人面前賺足稱贊與嘆服。
那時看的許多書,現(xiàn)在多半不記得了,偶然興起,再去翻閱時,陌生得竟像是初次相逢般,凋謝的回憶只留下空白帶來的惋惜。確實,因為浮躁的心態(tài),把一本本好書當(dāng)作快餐去浪費,這與將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之于途的行徑何異?書是需要珍惜的,正如美人需要呵護(hù)疼愛,沒有對它懷有最起碼的尊重,它也不會將最深沉的內(nèi)涵表露于你。
兩年前,我開始重新品讀這幾本名著,當(dāng)過去人云亦云的盲目崇拜冷卻下來時,面對褪下光環(huán)的一個個人物,我在腦海里開始重新勾畫他們的形象。我學(xué)會了勇敢,勇敢地正視自己真正的想法,對武松屠殺行徑的批判之見不再因眾人的叫好聲消弭,對曹操膽量武略的敬佩也不再因他人的厭惡而強(qiáng)壓下去。我開始真正地學(xué)會讀書,不再被別人的意見左右,而是遵循自己的見解來看。沒有害怕錯誤的壓力與負(fù)擔(dān)存在,讀書原來是一件如此純粹而奇妙的事情,如同一顆璀璨的鉆石,不同的切面會反射出各異的色光。書又是如此具有包容性,一本優(yōu)秀的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薄薄的書頁足以承載得起每個人自由馳騁的想象,于是想起了一句話:當(dāng)書到了讀者手里時,作者便已經(jīng)死了。
如今的我,繁重的課業(yè)無法讓我有充裕的時間來讀書。因此每一次打開書的時光,就是靠在書的懷里,嬰孩般聆聽著它心跳的起伏,緩慢,深沉,溫暖而令人安慰。
這是一股難以形容的力量。
記得當(dāng)我終被接連而至的挫折擊倒,被無力的絕望拖入自暴自棄的淵口時,黯淡的情緒彌漫了一切!疤柹饋砹,黑暗留在后面。”淡淡的燈光下,這是《日出》送給我的一句話。簡單的十二個字,卻成為一雙有力的手掌,緊緊握住我的手,將我從泥淖中拯救出來,重新振作起精神,為自己的日出奮斗。
當(dāng)我讀著海明威的《老人與!窌r,是在肅穆的冬季里!翱墒且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中多少的無奈與苦悶,似乎都凝練于此,我把這句話記了下來,品讀,回味,釋然與解脫從這句話開始,我的心緒由此不再擁擠。
我一直相信,書是有靈性的,不管是厚如瀚海還是薄如蟬翼,不管是精致無瑕還是粗糙殘破,指尖撫摸上封頁的那剎那,清風(fēng)便靜駐于字里,春雨便沐浴于行間,書頁張合之際,你仿佛落入了書為你張開的溫暖懷抱。愁悶,焦慮,一切了然忘卻,讀書的時間,就是伴隨著靜謐與感動的幸福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