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離記
我并非作家,只會搬弄文字寫點兒難登大雅之堂的文章。蔣方舟在雜文集中曾這樣寫道:作家是最熟悉道路的人;蛟S,這與我沒有多大關系,但近日煩心,精神不振,常感人生無味,仿佛游離于生死之間。借用那話,當作散步的理由;有感,下筆寫文,不知所以,故作游離。
--題記
夏日午后,吃過飯的我依舊以一副頹廢的模樣躺在床上。其實,我打小是沒有午睡的習慣的,自認那事與我無關,就這么過了十多年。初中畢業(yè)的我,在等待分數公布前,實在整日無所事事,閑得發(fā)慌。因此,我用了幾個午后來培養(yǎng)自己午睡的習慣。令人著實詫異的是,我很輕松地便成功了,絲毫沒有往日的那般艱難。于是,我漸漸明白,愈發(fā)不愿做的事,愈發(fā)容易成功。
但,我同時發(fā)現,在由醒入睡的過程中是極其嚴格的,稍有聲響,所有的努力便全都作廢,變成無用功。幸而,沒人打擾我,我很快就睡去了。就這樣,時光在安靜的午后緩緩流逝。我在夢中看到了過去的人和事,嘴角上揚,不知是微笑還是嘲笑。亦不知時光走了多遠,我忽然醒來,卻是種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而且全身無力,癱作一團,仿佛沒了骨頭一樣。我慢慢領悟這種神情,竟覺得是人到了彌留之際的狀態(tài),那已知大去之期不遠矣的心態(tài)很平常,不驚不喜,不恐不懼,還頗有點兒看透人生的味道!
我明白,這終究不是好事。到頭來,還是爬了起來。窗外的時光正好,斜陽漸近溫暖,不再炎熱。洗臉照鏡,我看到的是一幅毫無生氣的畫面。天!這是我嗎?片刻思索后,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廢了。然而,我以白癡的心態(tài)繼續(xù)考慮著頹唐。其實很簡單,只是閑的。
河馬曾言道:“人生在世,沒有什么比雙腳的速度和雙手的力量所贏得的榮耀更偉大!辈恍业氖牵蚁騺韺μ飶胶颓蝾愡\動不感興趣,甚至厭惡。不過,寫作是我頗為自豪的手上運動。可是,為了生命,為了我的存在,我決定暫時以文學愛好者的身份去熟悉城市的道路。
用腳丈量土地。我記得托翁筆下有一個人物,就是如此。不同的是,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我則是為了大眾的利益,以防止祖國將來缺失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我就這么想著,丈量著土地,用最近的距離熟悉道路。
人存在于社會之中,其實大可不必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我的一些朋友,總喜歡在微博上發(fā)表些不痛不癢的文字,以驗證自己與外界的正常連通。不需要讀者,也不需要評論,只是冷不丁地在你的世界里占上一個地方,表示自己來過。作為一個不正常的人,我很少去自己的留言板,但我喜歡在很久很久后才給他們回復,用此顯示自己的獨特之處。
我在走,也在思考。很多時候,當你停下腳步回望走過的路時,你會知道,一些人漸走漸遠,直至完全淡出自己的世界。若不注意,就這樣被彼此忘記或者放下。然而,忘記并非放下,放下也不等同于忘記,只是在某時某刻,有些東西或有些人慢慢被隱沒在時光里,卻從未消失。
一路走,一路看。城市經濟快速發(fā)展,民眾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時,本土文化漸漸遺失,甚至滅亡。于是,一連串的問題就出來了。人民素質普遍下降、交通道路日益擁擠、事故傷害接連不斷。路口的紅綠燈很多,但不守交規(guī)的人數與交通燈的數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限制越多,突破限制的就越多。還好,我是一個心存善根的惡人胚子。
一路看,一路想。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即使追上光速,但也不能消除民眾的收入差距和貧富觀念。路兩旁殘留著些許樹葉,一看就是人為的。正好,我瞥見一家三口在同樹木索取著財富。有人說,“中國式幸!本褪敲赓M白拿。可我從不認可所謂的中國式系列稱號。作為愛國不愛黨的我,只知道中國式是他國無法比擬的,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和傳承?傆幸恍┤,喜歡將自己國家的缺點無限放大,同某些國家鮮明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好比取己之短悅他人之長。這難道就是自取其辱嗎?
一路想,一路走。沒有經歷過生死的人大概是沒有資格談論生命的意義的。你不知道,在生死一瞬間,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是贊同這句話的。我想,活著是人最根本的目的,至于其他,都是其次的。然而,我非眾人,豈能代表大眾?有些人也認為利益是最根本的。
走累了,心也累了。我忽然渴望,有一個人可以陪我喝酒。那種游離之感,也一下子充斥了整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