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里,墨意婉約輕叩扉
水墨秋光晚,書房窗未掩,透過窗那景色被幽幽月光渲染的寧靜而優(yōu)美,猶如水墨丹青的宣紙上,畫著落紅綠萼,逐漸憔悴成一闋瘦韻的唐詩宋詞。---依依
。ㄒ唬
拂過紅塵薄薄的簾幕,那些靈動的文字自柔弱的心底溢出,在指尖輕輕地流淌,飄出浪漫的詩意。
如你,行云流水,溫婉而書。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蓖蹙S的大手筆《山居秋暝》,同樣的月夜,同樣的秋天,不同的意境,那寧靜的美仿佛天籟讓人久久的回味。
這不施脂粉的文字,這水墨丹青的心情。賞月,欣賞它的寧靜、安詳和柔和;聽泉,欣賞它古樸的節(jié)奏與生生不息的流動,滴答滴答那是生命最初的聲響。
山居歲月的靜謐,一場清新的雨后。
秋天,在腦海,慢慢婉轉(zhuǎn)成一幅水墨的秋,秋的意境于山間小溪之間流淌,宜人的微風(fēng),颯爽流暢的心情,白日向晚的安寧,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
大筆勾勒,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翱丈健、“新雨”、“晚秋”,很真實的幾個場景,便引發(fā)我們無限的遐想。
(二)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边@是李太白的詩情畫意《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
一般人為了附庸風(fēng)雅都會不自覺地冒出一兩句唐詩,而多數(shù)都與李白有關(guān)。
李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
李白的詩向來給我的感覺就是豪爽,這次怎地就小家碧玉了。不過很是喜歡最后那句“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枯黃凋落,秋色已經(jīng)很深了。
仿佛只是一夜,村莊房屋周邊的梧桐樹葉子就被秋風(fēng)剪落,沙塵與葉子裹挾渲染成一片觸目的黃色,它們漫卷在路邊。
恰似凋殘在輕吟,一卷如錦的水墨落寞的喧嘩著,那是生命里最后的光華,那些將要離去的,拼命的在展示著自己。
。ㄈ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边@是唐?王績的《野望》
秋色像落入宣紙上的顏料,渲染出迷人的圖畫來。五葉楓或黃或紅,遠(yuǎn)遠(yuǎn)的望去,如一團火在漫山遍野地燃燒著,美得讓人禁不得要喊起來。
尤其在黃昏時,嫣紅的落日,把它的光澤披在了這秋野的每一棵樹杈和葉子上,鋪在了起伏的山坡草地上,更是給秋天,增添了些許醉人的色彩。
是不是人的情感越來越細(xì)微,觸覺越來越細(xì)致,靈魂深處越來越執(zhí)著的緣故,還是因為什么呢?
很多文人墨客筆下的秋天或多或少寫的是秋的落寞,秋景的悲涼和落日后的愁緒。讀了王績的《野望》心會猛然開闊許多。
每棵樹木都附著濃濃的秋色,每座山都被夕陽披上了金燦燦的余暉。
久別的溫柔穿過重重的封鎖綴在鍵盤上,懷揣著一份說不清的希翼和喜悅,讀完這樣的句子,心會忽然的輕松起來。
(四)
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本詩的大意就是: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zhí)綾羅小扇輕盈地?fù)浯蛄魑。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臥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寫的是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
讀著杜牧的詩,我的思維開始了穿越:那是千年以前,一位宮女百媚千嬌,可惜啊,無人賞識,深宮大院的寂寞,唯有對著月色傾訴了。
紅顏易老,少女時的美好愿望,在這里都成了空的想象,與青梅竹馬的他只有像牛郎織女那樣無法團聚,而,牛郎織女還有七夕啊,宮女有的只是無限的幽怨與落寂。
給我的感覺喜鵲應(yīng)該是成雙的,可是在我住的小區(qū)怎么竟是單飛的,鬧得我心慌意亂的。難怪古人常用鴛鴦來比作恩愛夫妻“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兵x鴦形影不離,雙宿雙飛,不離不棄,是多少相守之人渴慕的。
。ㄎ澹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碧K軾這首《中秋月》讀起來竟有四分唐伯虎詩的風(fēng)格!老蘇是轉(zhuǎn)字控的,當(dāng)年他寫月光隨時光變化高低,就有“轉(zhuǎn)朱閣”之名句。
隨著那長句短詞的吟哦,那一片蒼茫里夜色里,月亮恬靜的臉無聲地散發(fā)著幽幽的情感。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zhuǎn)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老蘇說: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fēng)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zhuǎn)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讓人聯(lián)想到李白《古郎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贝擞谩坝癖P”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
手法很隨意,瀟灑,表達(dá)了老蘇對顛簸流離的人生宿命感。
。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边@是范仲淹的《蘇幕遮》
云水泱泱,蒹葭蒼蒼,水墨間,一抹清愁在天邊黯然升起。
筆下蔓延,很容易讓人掩映出一縷情思,一脈幽香,蕉窗夜雨鏡心留。滄海桑田,只依稀記得陌上初逢。
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全詞低徊婉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
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xiāng)愁,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
夜間為鄉(xiāng)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yuǎn)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之嘆。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成就亦卓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fēng)氣。
(七)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yuǎn)的這首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我的最愛。
這句喜歡吧,拍案叫絕!簡直讓人不知怎樣來表達(dá)這種感受。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秋天里,一幅靜止的畫里,一棵枯藤,一棵老樹,它們相依相偎,遠(yuǎn)遠(yuǎn)地看去,纏繞在一起,纏繞著枯藤的老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旁邊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橋,流水潺潺,環(huán)繞著不多的幾戶人家。
讀著這樣的句子,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就生活在里面,抑或很向往這樣的生活。
。ò耍
清晨微涼,那還未退去的薄霧輕吻著額頭,霧以一種蒼茫的感覺,直讓人聯(lián)想起這無比闊大的人世。真的天涼好個秋嗎?那些愁滋味,那些新愁都是從哪里來的,攪擾的我日夜沒得安寧。
再讀林清玄之《心的菩提》感覺腳步在放輕放慢,人在紅塵中是誰?
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是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遺憾越來越具體了嗎?還是人的生活與情感越來越抽象了呢?是不是我們沒有辦法承受那些太過飄渺的精神世界了嗎?
后記:“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無法用言語描述它的美。
輕吟寂寞淡寫流年。
幻想著某一天,在某個小鎮(zhèn),與你再次邂逅,我們共享黃昏時日落的余暉,看著太陽慢慢的落到地平線下,然后時光,很慢很慢,我在你的懷里睡著了,多么奢侈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