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風景
燈火輝煌的路上充斥著光明,光明之中那燈壞的黑暗卻是那么顯眼。
漫步在路上,路過黑暗,在黑暗的背景下,我看到了一對乞討的母子。她們衣衫襤褸,臉上有著許多污漬,手中拿著一個破破爛爛的碗,碗里有著散碎的零錢,看上去一副可憐的樣子。她們不停地向路過的行人乞討,每個人都不放過。她們的方式令人無法拒絕,不停地向行人磕頭,哪怕額頭以通紅一片;不停地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哪怕講述的嘴唇以干裂。不能否認,她們看上去確實很可憐,但我卻徑直走開了,不是我沒有同情心,也不是舍不得那幾塊錢。而是我覺得她們四肢健全,有手有腳,完全可以靠勞動掙到的錢生活,可是她們卻在用尊嚴換取錢財,她們能侮辱自己,我不能侮辱她們。這片地,真黑,黑到讓人喪失了尊嚴。
快步走開,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窮人。她坐在燈光下,同樣是衣衫襤褸,但臉卻洗的干干凈凈?瓷先ツ昙o很老,臉上的皺紋甚至比我的奶奶還要多。但她并沒有乞討,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為困難的方式,販賣物品。她面前的一個小攤上有著許多東西,全都是一些極其便宜的,成本不高,但掙得也很少,或許,乞討的母子一天的收入都比她多吧。我想,她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但她還是選擇了販賣——有尊嚴的獲取錢財。這片地,真白,白到讓人窮困潦倒還能堅守自己的尊嚴。
一條路上,一明一暗,一黑一白。這黑與白構成了社會底層的風景。黑,因為貧窮拋棄了尊嚴,令人厭惡;白,即使貧窮卻遵守著最后的尊嚴,令人尊敬。
黑與白,代表的不只是這兩個人,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人消極地應付生活,有人積極地響應生活;蛟S,消極與積極地社會地位和生活品質差的不多,但消極地活著,只能說是活著,積極地生活,才像一個真正的人。
光明與黑暗,只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黑與白構成了一幅黑白的風景,這幅風景,是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