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作文(3篇)
月作文(1)
悠悠古巷,芬芳桂香,月明白地,濃郁秋思。月,勾起多少人的遐想與感嘆。思鄉(xiāng)、思友、思親、思故,仰月而思,頗有月圓之韻。月總是寄托太多太多的愁思,連月下之桂也惆悵。問古今,問天地,月為何是思念的歸宿?
瀟灑飄逸的李太白,“邀明月讓回憶皎潔”,為何是月?颯爽的風(fēng)、無聲的雨、奔騰浩蕩之水和潔白無暇的花——特別是飽含秋色的桂花,為什么不是他邀請拂過記憶的對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么星星呢,星星不是也很活躍、很可愛,給人以喜悅的感受,而且又不失光明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又是月,是月勾引思鄉(xiāng)之情,濃郁、細(xì)膩,讓人追味。蘇軾也吟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欲與月共舞,飲進思愁。月的意境深沉、孤獨,月不愁人人自愁,月總是詩人多愁善感的對象?
是的。對月的情懷,是對家、對幸福、對團圓的傾訴。在思念親友、家鄉(xiāng)時,月總是最圓、最明、最親切的。情感寄托的月閃耀得最燦爛。“月,是圓的,就像我的思念。”這是艾青觀月的感慨,更是對團圓的盼望,是圓月給予心靈安慰的贊嘆。徐徐清風(fēng),伴著月的清輝,月變得冷清,人已有涼意。月下人相望,月能否把思念灑向家鄉(xiāng)?一種盼望、一種理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把月同人相比,陰是哀愁,晴是喜樂,圓為歡欣,缺是傷感。連月都有自己的情緒,或愁,或喜,或歡,或悲,人何不為?
月,圓了。團聚了的人家仰望著它,一股溫暖、甜美的感受涌上心頭;孤單的游子,身邊的風(fēng)涼颼颼,月仿佛是心中的苦楚,思念在召喚著他,仰頭眺望,朦朧的月,家鄉(xiāng)在何方?
月作文(2)
天色漸漸變暗,夜晚的天空更加美麗而深邃。
云層漸漸消散了,皎潔的月亮毫不吝嗇地將她的光輝灑落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像是把她對大地的愛散播到更遠(yuǎn)的地方。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它正一點一點地往上爬,如不仔細(xì)觀察,便不會發(fā)現(xiàn),只覺得它是突然升高了。我走在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少,街道上的路燈忽明忽暗。我不知不覺地走到公園的噴水池旁,這里與昔日早晨的情景不同,夜晚另有一番景象。微風(fēng)徐徐地吹來,似乎一切的憂愁全都帶走了,我享受著這涼涼的晚風(fēng)把往日的不愉快拋諸腦后,沒有了外界的紛擾,我的心也變得平靜了下來。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樹葉不時地發(fā)出沙沙的聲音,月亮像是一塊沉入了水中的碧玉,隨著池水輕輕地晃動著。水面上偶爾激起的漣漪,把這塊碧玉打碎了,過了一段時間后它又恢復(fù)了原來的模樣。一片樹葉飄落到了水面上,就像一只小船伴隨著微風(fēng)飄泊在一片寂靜的大海上,它正要使去它所要到達的地方。
它有它自己的目標(biāo),而我呢?我是否可以像它一樣。為了尋求目標(biāo)而努力拼搏,為了實現(xiàn)夢想而拋棄一切。
我癡癡地站在這里,視線還停留在這美麗的月色下,久久地不舍得離開。
皎潔的月色,令人神往,令人癡迷。
月作文(3)
聽人們說,今年的月亮要比往年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于是在中秋的晚上,我們邀上三倆好友,一行七人驅(qū)車來到蠡湖公園。
公園里游人如織,原來人們不約而同都來觀賞明月了。我們走到供游人休息的桌椅旁,拿出了早已準(zhǔn)備好的月餅和水果。坐下來,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一邊觀賞著美麗的月亮。望著宛如銀盤的明月,我仿佛看到嫦娥裙裾飄飄,正翩翩起舞,好像望見吳剛正用力地砍那棵桂花樹,似乎瞧見玉兔手拿玉杵,正跪地?fù)v藥。我們一個個頭頂明月,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
吃完月餅,賞完明月,我們開始了“環(huán)湖一游”。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這兒美麗極了。綠草茵茵,雖然沒有鮮花點綴,卻仍然生機勃勃。小河也依然流淌,“嘩嘩”地唱著歌向前方流去。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像朵朵奪目的鮮花盛開在深藍色的天空中。漫步在幽靜的長廊上,欣賞著良辰美景,感受著習(xí)習(xí)晚風(fēng),此刻我真覺得文字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無法表達這愜意的感覺。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月亮,怎不讓我生出一種愿與清風(fēng)作伴,明月共眠的愿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