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我,出生在農(nóng)村。
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兩張席床,一條狗和一個只有大堂和廚房的屋子,就構(gòu)成了我家。
在我呱呱落地的時候,我家比現(xiàn)在要大出一個種菜的園子,為了我的“營養(yǎng)費”,便把這園子抵給了隔壁。那時隔壁沒有那么多錢,便把“黑皮”放到我家。那時“黑皮”很小,但很兇,剛到我家便把一個凳子踢散架了。我爸氣得直拿搓衣板打它,它才溫順起來,后來經(jīng)過時間的流逝和我爸的“調(diào)教”,也便會搖搖尾巴,討討食了。
我爸是礦工,說是礦工,其實也不算是,只是打打下手罷了,要說真正的“工作”,便是種田,家有十畝地,凈種些豆子,花生。又不好看,又不好吃,待到秋收時,別家的田地都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可我家卻是灰土土的,普通得要命,每當(dāng)我問起為什么時,爸都會飄出來九個字:“長得好看不一定有用!”然后就又去忙他的去了,也不管我在旁抱怨……
我媽,一個很普通的女人,怎么說呢?她跟我爸一樣,也是擔(dān)任“兩個職務(wù)”,一是繡花,二是信客。我媽小時候把書讀到了初中,成績也算良好,是村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才”,所以在她空閑時,便幫別人收信,寫信,寄信,由于許多壯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因此人們也很需要她,叫她寫信,一次3角,但因又一次村長把五百塊錢通過我媽之手寄了出去,回信時說一分沒少,也便大大地提高了我媽的“可信度”,價錢由一次3角升到了一次5角,這讓我家的經(jīng)濟大有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