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劉邦
我眼中的英雄——劉邦
楚漢之爭,英雄誰屬?
那垓下項羽便是英雄,他劉邦便不是?
英雄,不該只逞一時之勇,而應心有全局,心有家國天下!——題記
【壹】
那年他偷眼瞧著嬴政所乘金輦,小小亭長,脫口便是驚人大志:“大丈夫當如是!”
那年芒碭山中,他私放役徒,身后跟著僅僅十幾個人,開始了一場前路未知的豪賭。
是的,他是個賭徒。恰逢亂世,這個血液里時時跳動著不安分因子的閑漢,終于有了大展宏圖的舞臺。他賭,但他從不下毫無勝算的賭注。一個成功的賭徒,就是一位博弈者。作為博弈者,揣摩他人內心想法、審度情勢自應無一不能。如今群雄并起,他也該放手一搏。
【貳】
那年他還年少,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氣壓萬夫。
那年他目視始皇車仗,這位楚將項燕之后,對叔父傲然道:“彼可取而代也!
那年他獨斬吳中太守帳下衛(wèi)兵近百,萬夫不當之勇可見一斑。
他還不認識沛縣的小亭長劉季,但他知道,自己是賭桌上的強者,只因手中兵八千,更有為楚滅秦這面大旗。
【叁】
那年他們初次見面,不知道彼此將是未來最大的對手。一個有上萬兵馬,一個還需借兵,實力相差懸殊。暫時摒棄環(huán)境條件,他們其實只有些微不同——一個喜歡屠城,另一個則擅長安撫民眾。
這個小小的不同,正悄悄地影響著兩個人之后的發(fā)展。
【肆】
當年語帶羨慕感嘆“大丈夫當如是”的他,不曾想有一天會親身體會到雕欄玉砌的優(yōu)越感。他打心底里留戀這個富麗堂皇的好地方,普通人一輩子的追求,不過如此。但是——耳邊諫言將他拉了回來。關外還有一頭猛虎,身后是四十萬精兵。
約法三章,廢除苛刻秦律,主動示弱,不露野心。這個人既能得了民心,得天下,亦不難。
【伍】
鴻門宴,眼前之人近乎單槍匹馬而來。計劃天衣無縫,只待刀起頭落。
他一生最大敗筆,便是這一天沒能擒賊擒王?v使有老謀深算的亞父范增又如何?縱使手握精兵又如何?縱使武藝高強可以一敵百又如何?傲是他頭上隱于暗處的命運之刃,這天,它殺了他。
他的傲有道理。那個人曾經的卑微與弱小,至今仍在他眼前。這樣的一個人,有什么理由與自己相比?有什么能力能威脅到自己?他不信。所以該被殺的人帶著冷汗強作鎮(zhèn)定逃出生天,他卻帶著輕蔑的笑毫不回頭墜入萬劫不復。
什么“無心殺季真仁度”,他只是押錯了算好的注,從這一步,滿盤皆輸。
燒殺搶掠,阿房一炬。沖天的火舌舔紅了半邊天的盛景,對這個徒具勇猛的莽夫,未嘗不是最有殺傷力的嘲諷。
【陸】
彭城一戰(zhàn),他幾乎輸?shù)醚緹o歸。幸得楚軍糧盡,追擊兵力薄弱,又兼離間范項,才有了鴻溝和議。
似乎形勢很是不利。然而之前的此消彼長,“漢有天下大半,楚兵罷食盡”已經形成。
撕毀合約,乘虛而入,這樣的舉動在很多人看來是小人之舉?墒牵趹(zhàn)爭而言,又怎能分得清誰對誰錯?論體恤百姓,論心懷大局,論用人得當,高下已分,陰險狡詐,暗中出手,也只是智計過人的體現(xiàn)罷了。
【柒】
漢王五路大軍困霸王于垓下,十萬楚軍被完全合圍,糧草斷絕。成敗已定,縱使霸王如何勇武,也殺不散層層烏云般的漢軍。四面楚歌中,霸王只有作歌哀嘆當年勇,美人濺血斷香魂。
最后一戰(zhàn),霸王以一人之力殺數(shù)百漢軍,因不愿回江東損失顏面,自刎于烏江邊,算的是個英雄之舉了。
嘆只嘆,英雄本應為大將,何苦逞能做帝王。
【尾聲】
項羽,將門之后,力能舉鼎,然自刎烏江畔。
劉邦,出身普通,年少無為。卻開創(chuàng)大漢朝。
英雄不只是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不只是在意個人得失,還是用人得當眼光長遠。有勇有謀,進退有度。如同下棋不只顧眼前廝殺,而是總比對手多想一步,顧及大局。這就是劉邦,這才是我欣賞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