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的故事
漫步通濟橋,輕輕用手掌摩挲著石塊上縱橫的裂縫,回想著姚城散發(fā)出古老的氣息。走進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館,品著清香的茶,看著在水中舞蹈的片片茶葉,我翻開了記憶的相冊,舊時的余姚是怎樣的一幅圖畫呢?
沒有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只有一間間低矮的、覆蓋著瓦片,還頂著飛檐的老房子,老房子邊上還有一株株像年過半百的老樹。一座橋默默地橫跨在河面上,偶爾會有幾艘木船徐徐地從橋下駛過,蕩開一片漣漪……
歲月悠悠,低矮的老房子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樓;原本稀疏的老樹也變成了整齊劃一的梧桐。現(xiàn)在的姚城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車水馬龍的街道、喧囂熱鬧的廣場、眾多便利的超市、快捷省心的網(wǎng)上購物,很多事物以全新的速度變幻著自己的面貌,但是有些東西卻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歷史文化的書卷上淡然地始終如一地書寫著獨有的風采,比如說“茶”,這些神奇的樹葉在幾千年的歲月沉淀中依然如故。
余姚的“茶文化”和這座小城的歷史一樣悠久。在六千年前,人們就在田螺山遺址發(fā)現(xiàn)了人工栽培山茶屬植物的痕跡,瀑布仙茗在漢晉時期就名揚四海。如果口說無憑,那么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的有關記載就是最權威的論證了!坝兰沃校嘁θ擞莺槿肫俨忌讲绍,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甌犧之余,乞相遺也。”說明了早在漢代余姚就有茶事了,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不愧為我國綠茶主產(chǎn)區(qū)浙江省的最早出茶之地。
余姚茶文化還有一大特點——扎根民間。據(jù)說以前在姚北沿海地帶,有慈善施茶的五十八個茶亭,各自擁有不同的雅名;在河姆渡遺址附近,至今還存有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的茶亭碑,在碑文中還有相關文字記錄。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明志、以茶施善等都形成了淳厚的茶俗和民風?赡苷窃耖g的緣故吧,余姚的茶文化才能夠一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茶葉的質量和口感與其制作工藝是分不開的。余姚的瀑布茶制作技藝就被列入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余姚四明山還是出口平水珠茶的主產(chǎn)區(qū),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世界優(yōu)質食品博覽會上,余姚天壇牌珠茶就獲得世界金質獎這一殊榮。如今,余姚茶葉在非洲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等國都是最受歡迎的。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同樣發(fā)展迅速,先后獲中國鼎尖名茶、浙江省名牌產(chǎn)品等多項榮譽。
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無所不在的。但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必不可少。主人一句“您要瀑布仙茗還是四明十二雷”就是給客人最地道的問候了。在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湊近杯口細細一嗅,清香立刻環(huán)繞身邊,所有的疲憊便都煙消云散了。
春回大地,這些神奇的葉子又在山林間發(fā)芽生長,勤勞智慧的余姚茶農們又將收獲新的希望。在姚城現(xiàn)代化的洪流中,很多事物都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城市的舞臺上,唯有這一片片神奇的茶葉翠色依舊,唯有那一絲絲淡淡的茶香不曾淡去,留香唇齒之間,訴說著千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