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幽香
看到這個題目,不少人會感到驚奇:清雪何香之有?莫要驚奇,且聽我慢慢道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标懹我皇住恫匪阕?詠梅》寫出了梅花孤傲的氣節(jié),道出了梅花不與百花爭春,卻在嚴(yán)寒的冬日,在漫天雪后悄然綻放,卻匆匆?guī)滋毂愕蚵,只留一縷清香浸入雪中。
故人愛踏雪尋梅,王安石在《梅花》中寫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雪后的一枝白梅被湮于雪中,它沒有紅梅的色彩,與白茫茫的白雪混與一起,卻不難被細(xì)心的詩人發(fā)覺。這才有了“梅花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千古佳句。
放眼古今,在萬千的描寫花的詩詞中,有多少是贊嘆梅花的呢?是啊,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沒有芍藥的絢麗色彩,沒有葵花的陽光燦爛,沒有木蘭的高貴典雅,沒有桂花的醉人清香,沒有曇花的轉(zhuǎn)瞬即逝,更沒有海棠的小巧可愛?伤鼌s有萬花所不具有的孤傲,有著不懼嚴(yán)寒,不畏艱苦,凌寒而開,“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香氣滿乾坤”的氣節(jié)。
不僅是梅花,人也是一樣的。中華五千年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成千上萬的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上添上了一筆筆輝煌的色彩。如漢代的著名的文學(xué)家司馬遷,他忍受著身體、心理的兩大創(chuàng)傷,憑一身志氣,創(chuàng)造了史上第一部以記錄為主的史書---《史記》。他不屈不折的精神,不正如梅花那樣么?莫說古代,想我今朝渣宰洞女英雄亦是如此。面對敵人的殘暴,寧死不屈,受盡酷刑,仍不肯背叛祖國。這等胸襟,如此骨氣,又如何不似傲梅?
有曾幾時,我不解為何梅花待葉落盡后的冬天,只留幾天便匆匆離去,而不是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多綻些日子?為何要在“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直到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梅花是一種頑強(qiáng)、有氣節(jié)、有骨氣的花,它開在冬天,只為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閱文至此便可知,雪幽香,香的非雪,而是學(xué)下之梅,是有著梅一般氣節(ji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