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書中尋找先賢的遺跡
掀開泛黃的書卷,溯流而上,駛進歷史的長河,我找尋先賢的遺跡。
——題記
易水寒
不知何時,易水邊已經(jīng)涌滿了燕國百姓,太子丹緊緊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燕國的未來全在你手上了。他默默無語,只是輕輕點頭,他眼望著波濤洶涌的江水,不禁吟出了“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動人詩句,吟罷,他消失在瑟瑟秋風(fēng)中??他就是荊軻。
易水無語東流,卻沖刷不掉荊軻的足跡。我從他毅然決然的背影中讀出了令人戰(zhàn)栗的悲壯。
濮水邊
長者在濮水邊垂釣,秋風(fēng)吹散他那飄逸的須髯。身后的兩個楚國使者垂手而立,靜靜地觀看長者釣魚。其中一位忍不住開口言道:“先生,你果真不給楚王效勞嗎?”長者頭也沒回,只是淡淡地說:“烏龜在泥坑里搖著尾巴多快樂啊。你們別打擾我了!眱蓚使者對視,敗興而返,長者依舊悠然垂釣。
濮水滔滔而逝。從莊子鄙棄名韁利鎖,曳尾于涂的淡然中,我讀出了傲殺王侯的瀟灑。
茅屋中
時值隆冬,瑞雪紛飛。茅屋內(nèi),一個手執(zhí)鵝毛扇的儒雅年輕人和一個大耳垂肩有王者之風(fēng)的貴胄相對而坐。貴胄抱拳:“久仰先生,劉備特來拜訪!蹦贻p人不卑不亢:“豈敢!币粓鲋钦叩膶υ捲诤阎虚_始了?酌飨壬匀痔煜赂哒斑h(yuǎn)矚的定論給劉備送上了一份豐厚的見面禮。此后,他為酬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臥龍崗上茅屋不復(fù)存在,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卻活在了華夏子孫的心里。他高屋建瓴的隆中對,讓我讀出了運籌帷幄的智慧。
張開的書頁如一只只小船,載著我尋覓先賢的遺跡。荊軻義無反顧的悲壯,莊周淡定自若的坦然,諸葛亮胸懷天下的智慧,使我真正明白了窮獨善其身,達兼濟天下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