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助推器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功之道。
那么,在眾多成功的公式里邊,哪一條最平坦,最有價值,從而能引起我的共鳴呢?
我認為:成功=濃厚的興趣+懷疑的勇氣。
首先,說一下濃厚的興趣。
我們的至圣先師孔老夫子早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通過比較指出了興趣的重要。蒲松齡有句話:“書癡者文必佳,藝癡者技必良。”癡,就是濃厚的興趣,必能助你一臂之力。愛因斯坦則說得更通俗、直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如此,有了濃厚的興趣,什么事干不成呢?有了它,雖辛苦你也會樂此不疲,甘之如飴;有了它,雖困難你也會妙思不斷,巧招疊出;有了它,雖窘迫你也會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真可謂椰風擋不住,所向披靡!
舉個例子。牛頓對他所研究的數(shù)學有著令人難以想像的濃厚興趣。據(jù)說,終身未娶的牛頓曾談過一次戀愛?烧敿s會談得投機時,他的心思忽然溜到另一個世界里去了,他頭腦中只剩下了二項式定理。像做夢一樣,他握住情人的手指,錯誤地當成通煙斗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聲,牛頓這才醒悟過來。興趣雖使他失去了一位懵懂的姑娘,卻也成就了他的功業(yè),幫他渡過一個個科學的難關,攀登上一座座知識的高峰,失之東隅,得之桑榆。不難想像,如果牛頓缺了那份興趣,少了那份執(zhí)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使再“牛”,恐怕也難以在科學上取得諸多如此大的成就。所以,我認為,興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興趣濃厚才會贏。
其次,是懷疑的勇氣。讀書人最怕沒有主見,人云亦云,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成為書蠹。這是讀書人的悲哀。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就要敢于懷疑,多問幾個為什么。
其實,歷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許多源自懷疑:沒有對教會“地心說”的懷疑,就沒有哥白尼的“日心說”;沒有對亞里斯多德的舊的落體定律的懷疑,就沒有伽利略的新的落體定律;沒有對基督教“上帝造人”的懷疑,就沒有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對王明等人攻打大城市的懷疑,就沒有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沒有對蘇聯(lián)專家“中國貧油論”的懷疑,就沒有李四光的中國石油理論,大慶油田也就不能早早建立……所以說,懷疑是智慧之光,發(fā)明之始,創(chuàng)造之端,進步之源,發(fā)現(xiàn)之母。要想成功,懷疑也是相當重要的。
今天,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不僅要注意“補短”,培養(yǎng)興趣愛好,消滅瘸腿科,消滅很低的分數(shù);更要“揚長”,增強興趣,確立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爭取拿到最高分。同時,要敢于懷疑,善于懷疑,珍惜懷疑。抓住疑問,深思細究,窮追猛打,把問號拉直,有所收獲。
興趣和懷疑,是成功的助推器。既像魚兒的兩鰭,又像鳥兒的雙翼。有了它,我們既能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之中遨游,也能愉悅地在理想的藍天之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