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春節(jié)的作文:曾經(jīng),我們很期待
也許我們需要思考我們的文化去哪兒了……
——題記
迎來的又是一個夾雜著年的假期,我開始隱隱有一種厭倦與疲憊。
心里那一點兒對年的等待,卻成為了我如今對年的唯一感情,不免有些悲涼之意。
淡了,我們仿佛再也找不回曾經(jīng)的年了。對聯(lián),還有福字,燙金字體加上紅紙,又像是春節(jié)里最和諧的搭配,用膠條踏著梯子便貼著在了家門口,方便與快捷卻帶給我一絲不安與懶惰。
也許永遠忘不了XX年的春晚,不是因為節(jié)目的精彩或是年的氣息,而是因為那玩得昏天黑地的手機游戲,電視在一邊自娛自樂地亮著熒屏,忙得不亦樂乎。偶爾抬頭,卻是一副“荒涼之境”——鼾聲與哈欠相溶,報紙與書刊相應(yīng),手機與電腦相輔相成。冰封的氣氛是淡漠的,我沉默了……
笑我們?yōu)楹握也换厝チ,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欣喜與歡樂,仿佛都在等著那一聲解放的新年鐘聲與睡夢的深沉。
我曾經(jīng)喜歡的日子,卻成了我最厭倦的時刻,而那以前的年,卻再也回不去了,我不禁憶起小時那種欣喜與愉悅,那為了等一大碟餃子而站一個小時的心情,為了等著守歲而被母親圈在懷里的舒適與幸!
于是,我開始想,這還是我們那個年嗎?這還是中國人的年嗎?
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再也找不回曾經(jīng)的年,是現(xiàn)代化的生活,科技的進步,文化的流失還是國人的惰性?我想起了那支騎行車隊,那支為了回家而騎行百萬里的車隊,感觸我的是他們心中情感質(zhì)樸與對家人的愛,難道我們又沒有這種情感嗎?絕非如此。我想,對于年來說,我們心里都埋有一份深深的期盼,而那些期盼卻因為時光的塵埃所包裹,而僅剩的那一些對年的特殊情感,當(dāng)它們被高效的生活沖刷時,就一點兒也不剩了。也許就是這樣消逝的,我曾這樣想。
對于過年,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能讓它一直的留在我們自己心中。
也許在當(dāng)今社會,我們需要反思,如何讓我們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國人心中永遠存在,今天是個高效率,高速度,高品質(zhì)的社會,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何嘗不該發(fā)揚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應(yīng)該發(fā)奮學(xué)習(xí),把中國的文化發(fā)揚,更要把中國文化保留在我們新一代少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