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客家春節(jié)
我們一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揭陽。這是我的家鄉(xiāng),它也是廣東的一份子。那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客家人,我們也是。既然揭陽是廣東里的城市,自然那兒的春節(jié)跟廣東其他地方的春節(jié)沒啥兩樣。但身為客家人一定會有與他們與眾不同的過節(jié)方式。
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要進行一次打掃衛(wèi)生,清洗門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掃屋”。我們一家子分配好工作,小孩子幫忙擦桌子、椅子,掃地;大人們拖地,擦窗,洗衣服等。每個人要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好。在此期間,左鄰右舍之間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在除夕前一天,要供奉灶神:要在“隔年飯”上插香,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我們家雖然沒有神邸,但我們可以搬張桌子放在空地上,擺上東西,對著天,雙手拍在一起,嘴里默默念著:“灶神啊,這些東西都是供給你的,請你保我們來年身體健康、歲歲平安…..”
這是我聽小姑念的,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學,說得不是很像話。我們在這天就得準備好食物:雞鴨、蔬菜、凍品等。
年三十日,也就是除夕。這一天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各家要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lián),這叫做“上紅”。除夕晚大家必須洗澡,否則下輩子有會變牛的。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接著,我們?nèi)兔ο床耍须u肉,準備好電磁爐、碗碟、筷子、調(diào)味醬等。
除夕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廣式火鍋:“打邊爐”,等湯滾了,就開始下料。普通的打邊爐可吃一兩個小時,熱騰騰的,暖哄哄的。雖然說吃飯不看電視,但是,除夕專有的電視節(jié)目:“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必看。
吃完打邊爐,就是發(fā)紅包。紅包可是我的最愛。我們幾個姐妹要輪流給長輩拜年,即可拿到紅包,走到他們面前,對他們說上幾句吉利的話,他們便會把紅包“交付”我們手中。拿到紅包時,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接著,就要守歲了。我們坐在一起一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守歲。當晚上12點就要到來時大家一起坐電視機前倒數(shù),“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快樂!
“噼里啪啦——嘣!”這是正月初一凌晨的聲音,那一聲聲炸響,把睡夢中的人們“嚇”醒。門口滿地的爆竹紅紙碎,成為新年的景象;空氣中的爆竹味,成為春節(jié)特有的味道!
新春第一天,當然是走親訪友啦!我們即使不出去,也拿到了不少收獲。這天,家里的客人還真是多呀:四太、姑婆、姨夫等許多親戚上門來。他們手里給我們“送”來了紅包,我們嘴里給他們送去祝福。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小孩子迎來了“大豐收”。最讓我開心的,當然是大姑家的三個哥哥姐姐,他們每人每年都會給我們送來兩百元大鈔。所以,我們排著隊祝他們:“事業(yè)順利、財源滾滾、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最后寶寶在說上一句:“多些紅包湊起來!”弄得我們哄堂大笑。
別人來給我們拜年,我們也總不能窩在家里。出去拜年,必備的當然是“禮”,我們一般會送“煎堆”:一種用糯米粉制作的甜食,有時也會送其他的一些盒裝餅干、酒等!凹宥选甭铮覀円话銜约鹤龊,然后送出去。很少上超市去買。
“青一塊,紫一塊。(打一字)”這是一句燈謎。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早上要吃湯圓,也就是元宵?图以挕盁簟迸c“丁”同音,每逢元宵節(jié),鬧花燈的花燈隊,從黃昏開始出發(fā)。每到一家,便會高聲叫喊:“燈來了,燈來了,接燈啦,接燈啦……”意謂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歡迎。主人家都會燒鞭炮來迎接花燈隊的。春節(jié)到這兒就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