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年味兒濃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下面是關(guān)于春節(jié)年味兒濃作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春節(jié)年味兒濃作文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這一天,不僅可以品嘗到種類繁多的美味,房里房外全是濃濃的年味兒。
在我的記憶中,我家的春節(jié)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芭D月二十三,過小年”,家家戶戶都得祭灶王爺,求他在天庭上美言幾句,給家中帶來好運。外婆在灶王像面前的供桌上擺上糖果、清水、秣草,然后召集全家人都來拜見灶王爺,見過禮后,大家又七手八腳地在灶門上抹酒糟,這叫“醉司令”,灶王爺吃醉了,也就不會亂說話了。
過完小年,我們又緊鑼密鼓地進(jìn)行大掃除,為的是辭舊迎新,來年幸福!俺龎m”之后,大家得去買年貨。大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兒。年貨買回家,又得苦思冥想除夕夜的菜譜,一年一個樣,不許重復(fù),才顯示出萬象更新。
除夕在鞭炮聲的迎接中到來。按照傳統(tǒng),出差在外的舅舅也得回家吃團(tuán)圓飯。除夕晚宴上,酒肉香氣襲人,大轉(zhuǎn)盤上擺著主菜——臘豬蹄,還有一些配菜,如扣肉、酸渣肉、紅燒肉、老雞湯以及一些小點心,焦黃的雞柳、金黃的魚排、褐色的五香扒雞等,年味兒十足,大人小孩猜拳行令,互相夾菜,訴說一年來的喜怒哀樂。桌上,紅的肉,綠的菜,白的湯,噴香撲鼻,香味四溢,每個人手中的碗里都盛著五花八門的菜,堆都堆不下了;每個人的嘴里都塞滿了各種美味,筷子還不時夾幾塊肥膩膩的大扣肉。家人們都紅光滿面,嘴角流油,手中杯里倒著紅紅綠綠的飲料、酒。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其樂融融。
農(nóng)歷正月初一,回到群山環(huán)抱的老家,又一場舌尖盛宴接踵而至。告別世俗,老家的“接風(fēng)宴”主料多為牛羊肉。大家將驃肥體壯的牛羊宰殺,又捉上幾只山雞、野豬等野味加以“輔佐”,一場別出心裁的盛宴悄悄來到。等菜上桌的時間較長,我們不得不嗑嗑瓜子,吃點小吃來安慰饑餓的肚皮,小孩子們趁機(jī)玩上了自制的“地雷”、危險刺激的鞭炮、火柴槍、沖天炮等,待開飯聲響起,大家又一窩蜂地?fù)砣肟蛷d,莊嚴(yán)坐好,等老輩們祭拜完祖先后,才敢甩開膀子狼吞虎咽。一味牛蹄燉菜,一味酸菜羊肉;一味青椒雞丁,一味老鵝湯;一味“神豆腐”,一味紅燒野豬肉……雖然花樣不如城市多,但這些樸實的菜肴卻格外爽口,酸菜羊肉開味,讓人食欲大增;滋滋冒油的青椒雞丁,辣味又別有洞天;用小火椒、朝天椒燉成的牛蹄的辣又有不同,人人都是“辣妹”,眼珠發(fā)紅,鼻涕流也,但吃得有滋有味。吃完“火爆菜”,來口清香甘甜的“神豆腐”,心中那焦躁、火氣頓時能壓一壓。屋內(nèi)青煙裊裊,三姑媽又端來自制的肉包、饅頭,即使再飽再撐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想抓一個送入口中。殘宴撤下,又?jǐn)[上甘鮮果品,大人打撲克、打麻將,小孩在屋外放鞭炮,也時不時進(jìn)屋“蹭”食物。
由于爸媽工作原因,十五的燈只能在屋中欣賞。在陽臺上,只需一張?zhí)僖,一盤點心,一面聽評書,一面賞月。睡意襲上心頭,只好放下這一切,回屋休息。我家的春節(jié)也要結(jié)束了。陽臺上,瓜果之香,是這最后的年味兒——清香、淡雅……
春節(jié),在濃郁噴香的飯菜中趕來,又在日夜不絕的爆竹聲中離去,但我們的日子,哪一天不是沉浸在濃濃的年味兒中的呢?
春節(jié)年味兒濃作文
新春佳節(jié)來臨,時時處處都無一例外地彌漫著濃濃的奇異氣息,細(xì)細(xì)一聞,帶著飯香、墨香、甜味、火藥味、鈔票味……和著人情味兒,那到底是什么味兒?原來是年味。
歲歲今日,今又今日。大年三十的年味分外濃重。
聞到了嗎,那濃濃的飯香?那是年夜飯的味道。是由一家人的幸福團(tuán)聚、歡樂祥和帶來的異香。嗅到了嗎?在飯香周圍,還有一股子酒氣呢!伴著臉上淡淡的紅暈,那是人們開心暢飲的表現(xiàn)。
聞到了嗎,那濃濃的墨香?伴著硯臺的書香之氣,伴著大紅紙的喜慶之氣,一副副熱情澎湃的對聯(lián),從各家各戶的書法人筆下誕生。那是古老中國文化的凝聚和升華。
聞到了嗎,那濃濃的甜味?那是家家戶戶在送灶呢!傳說在灶王爺嘴角上抹上蜜糖,就能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后才能確保人間百姓平安。那是人們對平安生活的真心向往。
聞到了嗎,那濃濃的火藥味?那是放假了的孩子們在盡情盡興地燃放煙花爆竹呢!那是童心的歸宿,亦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能夠像正在燃放的鞭炮一樣紅紅火火、旺上加旺的真切希望。
聞到了嗎,那濃濃的鈔票味?那是那是孩子們枕頭下紅包里的壓歲錢所散發(fā)出來的味道。傳說在古代,一種名叫“歲”的怪獸會專門在過年的晚上出來吃小孩。人們?yōu)榱藟鹤 皻q”確保孩子平安,就給孩子們每人一個紅包,這樣,“歲”就不敢來犯了。時至今日,壓歲錢已成了孩子們在過年期間歡樂的源泉之一,更是長輩對晚輩愛心的一種表示。
……
所有的這些味道全都和著濃濃的人情味,終于拌出了那令人回味、耐人尋味的大年味。
春節(jié)年味兒濃作文
今年我們回到老家過年,和南京比起來,老家的年味兒更濃:貼春聯(lián)、包餃子、放鞭炮、掛燈籠、舞龍燈、趕廟會、走親戚……個個令人回味無窮。
除夕夜,貼春聯(lián)可是爺爺?shù)膶@^不讓我和姐姐兩個淘氣包插手。一大早,爺爺就起床做準(zhǔn)備工作了。先是打漿糊:把開水和進(jìn)小麥粉里,用筷子快速攪拌,那種淡黃色的粘粘的漿糊就打好了。接下來,爺爺把自己寫好的春聯(lián)攤在桌上,按照大門、后門、房門分好,對聯(lián)反面朝上攤開,用細(xì)毛刷子蘸上漿糊,均勻的刷在四邊,用手捏著兩邊的角落,把它按在門上,把書卷成筒狀,由上到下,由中間到兩邊抹平,用抹布把溢出來的漿糊抹干,春聯(lián)就貼好了。濃濃的年味兒也出來了。爺爺笑得合不攏嘴。
包餃子就換奶奶登場了。她把青菜擇好了,洗干凈切碎,再把肉絞爛拌在一起,加點香料。香味撲鼻的餡兒做好了。她把面皮鋪在手心,用勺子挖一點餡兒放在中間,把餃皮對折,沿邊捏緊。船形的餃子就這樣捏好了。在開水中浮上來的餃子像一只只小耳朵,白嫩嫩水盈盈的,洋溢著喜氣。
吃完團(tuán)圓飯就是放鞭炮了。我們選擇了一種名叫仙女拜年的煙花。爸爸點燃了引火線,我們遠(yuǎn)遠(yuǎn)的看著,只聽見“嗖”的一聲,煙花竄了上去,在空中綻放出一副美麗的圖案,真的像一位迷人的仙女在給大家拜年呢!
“火樹銀花不夜天,爆竹聲中年味顯!边@火紅的春聯(lián),熱氣騰騰的餃子,燦爛的煙花,讓幸福充滿我們心間,這濃濃的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