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淵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是最美的年華,清婉如斯,薄涼如斯。桃源芳華,今世無緣探訪,絕境今又何在?陶淵明的桃源,勾起了心里多少向往,卻被那漁人,無情打破。
顫顫燈火,影臨簾上,惑惑迷離,似是勾破了千年時光的琴弦,斷落,不知歸處。那是,是那年——那時。
他哀傷,悲痛,模糊的小舟在交錯的水路間沉浮。泊舟而出,為了生計。我看見他指縫間厚厚的繭,臉上清晰的皺紋,一道道將他的額頭爬滿。我不知,風(fēng)霜雨雪,他究其熬過了多少年?白了鬢發(fā),身老,心也老了,眼中的生命的火苗顫顫抖抖,似是不久即滅的螢火,卻盡著無濟于事的掙扎,布著血絲和滿滿的愁苦。他無言,也無奈。世事如此,他需要生存,家里有他的妻兒,支撐著他,等著他,告訴他:“回家。”
小舟搖曳不定,年久失修,顫顫巍巍,一如它載著的漁人。
他熬過憂愁,顫抖著抓起漁網(wǎng),卻入眼一片粉色。香氣徘徊在鼻翼兩側(cè),勾撩著他蒼老的心弦。一條河州,排滿密集的桃花瓣,隨流而出,四散。那一剎,他悵然所思,人間仙境,亦不過如此。
撐船、擺渡,靜靜靠岸。緣定是他到此,是修得幾世清福。桃花轉(zhuǎn)落,如縹緲的蝶,連零落都是柔軟的,弱到心碎,靜到心醉。觸水而不沉,漂泊流失,那落花激起的一圈的漣漪,一如他早麻木如死海般的心間如今悄然展開的一點波紋。這景,美不可言,徜徉在這里,便如走在美的光暈里。
我以為,他不會輕易打擾這個如仙之境,自己染了風(fēng)塵的身體是否會將它玷污,是種憐愛,更是種于心不忍。漁人確適得其反,竟還要尋源,不需要勸,因為有些人,勸都勸不醒。命運的齒輪在他決意踏入這里時就已經(jīng)輕輕咬合轉(zhuǎn)動,無法逆轉(zhuǎn),也逃不掉了。匆匆的時光面前,誰都沒有回去的理由,亦沒有重來的借口。
他入了桃源,詫然世間竟有如此絕地,桃源中人卻半是歡喜,半是憂心。這桃源,豈容的塵世的污染?故事行到這里,矛盾重重。而淵明筆鋒一轉(zhuǎn),近乎完美的開始陡然鋪墊成了一出悲劇。
漁人,泊舟而歸,還不忘留下標(biāo)記。還曾想他是厭于塵世勞頓,也許會攜妻兒至此,也做個世外人,多好?可嘆漁人,第一想到的是名利,先和太守說了去。奇妙的是,再也尋不見去桃源的路。
也許桃源是真實存在過,漁人也是真是看到了,可是迷了路。或許最后,是漁人的心迷了路,路從來就在那里,看不看得見才是你的事。桃源,或許從另一個角度,更像是桃淵,讓我們一個個凡夫俗子,向往而不可求,遂迷,不復(fù)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