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囤的回憶
老家有叫滿囤、滿倉的,在那個年代,老人給他們起名字的時候,寓意糧食滿囤、滿倉。后來,這滿囤、滿倉長得粗粗的、敦敦著,也越來越像“囤”和“倉”了,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還覺得真有意義,就想寫一寫囤的故事。
提起囤來,大凡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那時,幾乎家家都有囤,誰家過日子沒有囤,會讓人笑話的。它是盛放糧食的器物,用竹篾、荊條等編成,我老家那里大都是用荊條編的囤,兒時的我,經(jīng)常在存放糧食的那間屋里的一角,看到一個圓圓的、大大的東西,它的上面還圍了一圈又一圈的席箔。起初,還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漸漸長大以后,才知道它叫囤,也了解了它的用途,用來盛放小麥、玉米、地瓜干什么的。看到它黑黑的樣子,也知道它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歲月。
老囤該是鄉(xiāng)村最大的器物了,雖說它看起來普普通通,沒有招人喜歡的外表,但它卻有一顆博大的包容之心,這就如同它的形狀一樣,有“大肚能容”的胸懷,默默地包容著田地里的莊稼,細想起來,囤的作用還真不小,一年四季都裝著糧食,特別是新糧食下來的時候,不斷更替著。到了夏天麥收的時候,就把囤里陳糧食先倒出來,把囤打掃清理干凈,把新鮮的小麥,一袋子、一袋子地倒進去,將要裝滿了的時候,再用席箔打上折子,裝完了新小麥,就把去年那些剩下的小麥放到上面封蓋好。到了秋天,還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將收獲的玉米和地瓜干什么的也放到囤里去,這就是莊稼人一年的口糧。
囤里春秋,記載著農(nóng)時的春夏秋冬,承載著莊稼人的喜怒哀樂,并時時牽著他們的敏感神經(jīng),囤里的糧食多與少,既象征著這家人會不會過日子,又影響著這一年或一個時期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還真切地反映著他們的情緒。在鄉(xiāng)下,你可以不羨慕多么富有的小商小販,但你絕不能忽略那個在墻角不起眼的囤,因為它裝著祖先的辛勞,父母的辛勞,每家的囤,都裝著每家的故事,它寄托著莊稼人的情感,維系著一家人的冷暖飽餓。我兒時就有過很深的感受,每當看到奶奶從放囤那間屋里出來,發(fā)出“唉、唉!”嘆息聲的時候,我就知道,可能是囤里的糧食不太多了,我聽了一聲一聲的嘆息,心里感到也不是滋味;而當看到奶奶笑嘻嘻地從東間屋里出來,說起話來也樂呵呵的時候,可能是囤里的糧食滿了或是上了尖,我這心里也就會樂起來。老囤還是一個秘密,就如同“家財不露明”一樣,一般不讓外人看到自己囤里有多少糧食,小時候,只是趁大人們都不在家的時候,到這家看看,到那家瞅瞅囤里的糧食,誰家窮富,就明白了八九。
說起老囤來,兒時還聽過一段美麗的傳說,說是我老家有一戶人家的女主人,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在囤里蜷縮著一條蛇,它先是一驚,但沒有叫出來,也沒有喊人打它,就像沒事一樣,過了一段時間,奇跡就出現(xiàn)了,他家囤里的糧食始終在保持在原來那個位置,不見少。后來,這事就傳開了。
記得小的時候,有好吃的東西,不舍得吃光了,就把它放到囤里,等到來日再拿出來吃的時候,有一種富有感,大人們就會夸,真有打算。我還把沒熟透的柿子放到囤里,埋到糧食里,等到過幾天拿出來一看,就會看到紅彤彤的柿子,吃起來真香甜,后來,隨著參軍、進入小城,老囤在我心里就漸行漸遠了。
在這篇文章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滿囤和滿倉,F(xiàn)在想來,在國家和社會貧困的時候,即使叫著滿囤、滿倉的名字,家里的糧食也沒滿囤、滿倉,甚至比別人還貧窮。而進入幸福美好的新時代,再也沒有起名叫滿囤、滿倉的了,卻家家糧滿囤,福滿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