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
常言道:“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這話一點兒都不假。我母親今年已76周歲了,自從18歲嫁到閆家以來,已為人母近60年;叵肽赣H這幾十年陪伴父親走過的幾十年風風雨雨,真是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咸,也為她給予我們兒女們無私的母愛而感到溫暖、溫馨和溫情,甚至蔭及下一代,慈愛大無邊。母愛就像一壇陳年老酒,存放越久,越覺得甘甜醇香,綿延流長;母愛柔情如水,似涓涓細流,既清澈見底,又淙淙流淌,永遠澆灌在兒女們的心房,終將永世不忘......
母親蹉跎歲月歷盡艱辛,死里逃生育兒成長母恩大于天。
我母親從小出生于豫南農(nóng)村的一個窮苦之家,作為家中的長女,她的童年經(jīng)歷了萬惡舊社會的凄風苦雨,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悲慘生活,不要說上學,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差一點兒難保。是共產(chǎn)黨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自1949年祖國解放以后,才過上安定而溫飽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從此有了一個雖依然貧寒但心情愉快而歡樂的少年時代。當她剛剛18歲成人時,拗不過封建傳統(tǒng)早婚早育的思想羈絆,在熱心的媒婆撮合下,1956年和比她大4歲的父親結(jié)婚,次年就生下了我。
我作為長子出世雖然給一貧如洗的家?guī)砹藲g樂,但是,正趕上人民公社、大躍進年代,怎樣撫育我長大成人與當年火熱的大煉鋼鐵吃食堂過大集體生活產(chǎn)生了矛盾,一方面,形勢的逼迫年輕而富有激情的母親,必須天天戰(zhàn)天斗地挖河治港走南闖北大煉鋼鐵積極參加集體繁重的勞動,一方面,我嗷嗷待哺聲嘶力竭又不能得到母乳喂養(yǎng),幾天幾夜難得和母親見面,每次母親和我分離都淚流滿面戀戀不舍。好在是有奶奶和姑姑在家的精心照料,買不起奶粉喂養(yǎng)只好用面糊糊代替,一吃不飽我就嚎啕大哭,實在沒辦法,奶奶只好讓我噙起她的干癟的奶頭,暫時哄我在半饑半眠的狀態(tài)下堅持度日如年?墒1959年的大旱加上“一大二公”的“共產(chǎn)風”人禍影響,本來我一歲多骨瘦如柴剛會走,也因吃食堂一家四口人的飯不夠我一人吃飽,后來反而饑餓得又不會走路了,生命危在旦夕。而再看周圍的人因饑餓浮腫天天都有死去的,聽母親和奶奶后來講,當年甚至有活人吃死人肉的可怕現(xiàn)象,連能吃的樹葉樹皮都吃光,到了1960年春青黃不接時,更是餓腐遍地,白骨累累,一村人死之一半以上,人口銳減。此時此刻,父母以博大的胸懷冒死拯救了我,特別是母親,自己已餓得頭暈眼花,性命難保,還到處給我找吃食喂食,甚至逼得她夜晚到外地偷人家地里的紅薯,我命大,饑不擇食,寒不擇衣,奶奶把尚未成年的姑姑提前嫁到有糧食吃的姑父家,并接濟我們才算保命。后來,每當提起那段往事,母親和奶奶都熱淚盈眶,不堪回首!盡管我不記事,但那段經(jīng)歷我刻骨銘心一輩子。直到今天生活富裕了,母親還儉省節(jié)約,從不愿意浪費一點一滴糧食和飯菜,并教育后代艱苦奮斗過緊日子,艱苦樸素是父母倡導的良好家風內(nèi)容之一,也是留給我們世世代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母親既是一位勤勞能干的勞動能手,又是一位賢妻良母。
從上世紀60-70年代,在人民公社大集體歲月里,母親從青年到壯年的人生好時機,正是在6個兒女的相繼出生成長的坎坷磨難的經(jīng)歷中度過的。在憑工分吃飯的年代,母親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家里地里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地里,種莊稼幾乎是樣樣都會,凡女勞力干的活沒有她不會干的,比如整地鋤地摘棉花種玉米割麥揚場修路挖港,臟活重活累活樣樣難不倒;在家里,做飯喂豬紡花織布做單衣棉衣縫補漿洗件件拉不下,不管天陰天晴,還是白天夜晚,總是手不閑,腳不歇,沒睡過囫圇覺,沒吃過安生飯,真是全心全意,嘔心瀝血,為了養(yǎng)活我們兄弟姊妹7人操碎了心,吃完了苦,受盡了罪。那時,由于父親有一半多時間干大隊的事,不在家的機會多,加之奶奶經(jīng)常犯病,所以,尊老愛幼、生兒育女的繁重擔子有一大半都壓在母親瘦弱的雙肩上。母親一輩子沒踩過學校的門,可是,我們兄弟姊妹7人她都讓上學,寧愿自己多受苦,家務農(nóng)務盡量一人擔,也希望我們個個上學有出息。假如平時誰有個頭疼發(fā)燒,比她自己有病還上心,關懷備至,直到好了為止。所以,家里不懂事的孩子們再多再鬧她氣她,她都能包容,寬嚴有度,以溫柔善良的母愛時刻溫暖著每孩子的心。
提起上學,我最感動的是母親,因為,只有我和二弟、三弟上過高中,其余的4個弟妹們只讀到初中。上高中就要寄宿,那個年代溫飽還沒解決,在校吃住條件差,特別是我,1973-75年讀高中時,一大半是周日回家背饃,一小半是背雜面和紅薯。為了讓我吃的好一點,母親總是想方設法做咸饃、做花卷饃,把全家不舍得吃的白面給我雜面里摻一點,便于下肚。冬天每次回家,母親盡管再忙都要給我洗燙內(nèi)衣,因為衣服少,平時替換不下來,到冬天身上生許多虱子,她也不嫌臟,到周日下午走時再干干凈凈地穿上。還教我學會洗衣,平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上高二時,我右小腿不幸在膝蓋下生了瘡,沒法上學,只好在家躺床養(yǎng)傷兩個星期,是母親天天照顧我,請村醫(yī)看,除端吃端喝外,還每天給我用溫水洗腳、洗小腿,按摩,讓病好快些。班里的兩位同學大老遠來家看我,人家要走,母親說啥也要留下吃頓飯,把平時積攢的準備賣掉換煤油和食鹽的雞蛋,也舍得給打成兩大碗荷包蛋招待客人,所以,后來我的同學回班上之后,逢人都夸我母親待人好,實誠,讓我也很有面子,我真為有這樣一位慈善的母親感到自豪!
母親既是一位淳樸厚道樂于助人的人,又是一位好鄰居、好親朋。
母親生性溫柔善良,心眼實誠,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說三道四,更不會在親朋鄰里之間挑撥是非,和人家交往,不想占人家便宜,多報吃虧思想,知恩圖報,童叟無欺,所以,鄰里、親朋關系搞得好,盡管沒文化,為人處事很受人尊重。說起淳樸厚道,還可以舉例,如我父親當了幾十年的村文書,拿著村里公章,3000多口人找上門來家寫證明信、蓋公章等公事私事的人年年不少,每逢趕到吃飯時間,父親總是實心實意留人家,母親也予以配合,人家看兩口子留的實在,也就不再客氣?腿酥灰粝鲁燥,母親就會把家里現(xiàn)有最好的飯菜做給客人吃,時間一長,凡來辦事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人都會宣傳,“閆總理”夫婦待人實誠厚道的好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就連過去平?傆幸恍┥祥T討飯的,游鄉(xiāng)串戶做小生意的,只要趕上飯時,母親也不忍心看著人家餓肚子,總會給他端碗飯,拿個饃吃,教育我們從小要積德行善,看得起窮人,以她的言傳身教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影響子女親朋。
在農(nóng)村,俗話說:“擱鄰居是大事”,“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编従雨P系搞好搞不好,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女主人。因為鄰里不合就是有人個性強,處處愛占便宜,雞毛蒜皮的事就鬧得沸沸揚揚,假如鄰里之間都是針尖對麥芒的話,這個鄰居肯定擱不好。母親之所以能和鄰居友好相處,是因為自己總是報著吃虧和以德報怨的思想,能隱忍禮讓三先。我從小就感受到我家的左鄰右舍都是好強的主婦,比如,我和東臨家的男孩子“狗娃”同歲,他嬌養(yǎng)得很,12歲時脖子上還戴個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似的一塊美玉,小時候我在和他一起玩時免不了有吵嘴打架的時候,每逢這時,狗娃的母親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聽他兒子的一面之詞,站出來批評我,從來不吵狗娃;而我母親處理這事時總是批評我不懂事,假如我犟嘴,還會打我,總讓我讓著他。像這樣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母親讓的次數(shù)多了,也會慢慢地感化鄰居,不計較,終究會理解。所以,后來幾十年關系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平時誰家做了好吃的,誰就會主動地送上門分享,哪怕是趕集買的或客人捎來的好吃的,左右鄰居間都會分享,你看得起我,我更看得起你,投桃報李,以前發(fā)生的大小矛盾隨著及時的溝通和恩惠就會立馬化解,F(xiàn)在,我們晚輩不在家,父母沒少得到鄰里無私幫助,他們之間情同手足,不能不說是母親長期的無私和大愛感染鄰里的結(jié)果!
作為長女,母親有4個妹妹,兩個弟弟,從小就與姥爺姥姥分擔家務,過早地幫家中干農(nóng)活,照顧弟弟妹妹,敢于擔當。出嫁后,她和父親共同肩負起兩個大家庭的生存責任。姥姥53歲因病過早去世,小舅小姨年紀尚小,70多歲的瞎奶奶和姥爺4口人三代同堂,大集體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連溫飽都難以為繼,更別說供小舅小姨讀書啦!“75.8”特大洪水后,小舅到了該結(jié)婚的年齡,媒人給介紹個小妗子,彩禮非要時興的縫紉機不可,這可難壞了姥爺,幾百塊錢買不起呀!而父母得知此情后,二話沒說,就把我家母親心愛的剛買幾個月的蜜蜂牌縫紉機抬給了小舅,這才成全了他們的婚姻大事,讓姥爺一家人高興了好多年,而我家3年后才又添置縫紉機。不僅要照顧姥爺一家,父母還要照顧四姨、小姨以及我大伯和姑姑一家,誰家缺吃沒穿了,父母都及時盡力幫忙照顧,誰家遇見大事,父母都給他們家當參謀、拿主意,幾乎成了所有親戚們的主心骨,大半輩子要比一般農(nóng)戶多操幾倍的心吶!
老年后的母親除了自己堅持自食其力,和父親耕種3畝責任田外,還幫助二弟三弟和大妹家分別帶孩子,減輕他們的家務和撫養(yǎng)孩子的負擔。父親50多歲患高血壓,60多歲患心臟病,身體不好,她也患肝胃氣管病,卻擔負起父親的生活照顧的重任。直到5年前她大病一場住院治療,才同意不再種地,出院后身體好轉(zhuǎn),但還要開菜園,刨地種菜,喂雞喂鴨,勤勞的雙手一刻也閑不住,好像和土地有天然的緣分。我們每當回家看望她和父親時,總是留我們吃她親手做的飯菜,離開時還要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或鴨蛋送給我們吃,假如不要,她還有些不高興,所以,每次都少拿一些帶走。臨走時安排再安排,要教育好下一代,勸孫子輩都好好學習和工作,走正路,長大盡快成家立業(yè),盼望四世滿堂,人丁興旺。
今年6月中旬回家看望二老,還吃到母親專門給我和兒子炒的雞蛋,蒸的白饃,興致勃勃地向我講述本村所發(fā)生的一些新鮮事,盡管還吃著幾樣藥,但是精神很好,耳不聾,眼不花,走時還催促兒子趕快結(jié)婚,她還等著見重孫子吶!倒是父親又添了一種糖尿病,兩腿有時虛腫,走不動路,臨別,還是母親把我們送出村頭上路,直到看不見,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去。
看到母親略顯駝背的身影,我有一種歲月的滄桑感,腦海里突然有個閃念蹦出:假如母親再過24年還這樣,那不就是百歲老人了嗎?不就是我村最長壽的老壽星了嗎?到那時,我不也是年過80的白胡子老頭了嗎?我和母親能有如此的高壽嗎?
看到母親刻滿皺紋的臉面,我就想起母親年輕時也愛美,限于條件差,當時就在自家和鄰居兩個嬸子用絲線凈面,相互幫忙,嘻嘻哈哈,又說又笑,影響了我做家庭作業(yè),我還嚷嚷她們要小點聲,那時的母親才30來歲,還正風華正茂呢!一轉(zhuǎn)眼,時光荏苒,幾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的俊媳婦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太太啦,真是歲月不饒人吶!
我愛我勤勞樸實堅韌慈善的老母親,預祝她長命百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