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之下有鳳棲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女性的地位總是低下的。唯有她,迎著多大的阻力,費盡心機,坐上了那個俯視眾生的位置,冷眼看茫茫朝野,一襲龍袍卻帶著水袖。她便是武則天。
神龍元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逝上陽宮。
我來到了她的陵墓。
雖說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怕是大多人來看的還是這一代女帝吧。
碼得很整齊的石磚拼成了神道,兩旁是殷殷綠樹,也不知道是不是現代新修的。但兩旁的石人定是古物。仰頭必須角度很大,才能看清他們面目難辨的臉,許是雨水沖刷得緣故。人物的動作木訥得像個柱子,也許表達的對女皇的敬畏。不過,唐代的席地服飾還是可以看出的。背光看,他的鼻梁和微凸的嘴唇倒是有棱有角。沿著神道兩旁,無一不是這樣的石像,有的完好,有的給打掉了頭。有碑名曰“直閣將軍”。神道是很長的,且向上蔓延,像是通往異界走不到頭似的。
神道終端右側,即為大名鼎鼎的無字碑。碑頂雕鳳刻龍,碑身隱有花紋,仿佛聳立在藍天中,訴說著一個字,“空”。傳說是武則天想讓后人評論她的功績,初中做過歷史題目問:若是你給這無字碑上題字,你會寫什么?標準答案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鼻旰蟮慕裉,我們評論武則天,功過相抵,還是以肯定的。其實,她終究是個女子。許多人認為,她的出現,是對男權社會的挑釁。事實上,在她當政期間,正是男女平等社會的前身,提拔人才,不僅僅只選擇男性,上官婉兒就是一個代表。首設殿試和武舉,也是對教育體制的重大革新。
站在寫有“乾陵”二字的碑前,回頭望,磅礴的氣勢頓時綻開,感覺置身最高層,俯視茫茫眾生,一路下去的石像,由開闊漸漸收緊下去的神道,兩旁青山相伴。千年前,那莊嚴而又寬闊的神道上,是金色繪紋的龍輦和列隊整齊的宮女太監(jiān),臣民黑壓壓得布滿一片,齊跪拜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個位置,就是霸氣的所在,一切盡收眼底的霸氣。
乾陵尚未開發(fā),沒有墓室和文物給人看。但我還是執(zhí)意上去,這山,是石頭山,愣是石頭抓住了泥土和樹木,才使山體穩(wěn)固和堅韌,據說軍閥的炸藥都未曾撼動半分。走了一會,便沒了路,我是抓著樹干,踏著石頭,連爬帶攀的上去的,手上還給植物莖干上的齒劃了痕。在樹叢中輾轉,終于到了山頂。俯身看去,寬闊的神道此時成了一條細帶,兩旁竟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田地,只有此處孤零零的有座山。遠處煙霧朦朧,隱隱約約能看出城市的影子。旁邊是陡峭和危險的,只能小心翼翼地坐在山頂的石頭上,感受一下這翠綠的山風。
不知何時再來,我可以一睹這一代女帝的墓室,以及琳瑯的文物,還有那本《蘭亭集序》。不過,我又希望沒有那一天,怕現代的機械打擾了女皇的靜休,毀壞了這一山的花草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