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刻心底的一句話
也不知道是在哪兒聽到的“熟人難辦事”這句話,當時覺得可笑,笑話是誰講的這一個錯誤的俗語。但之后回到家中,靜下來一想,貌似又很有道理。
“熟人好辦事”,似乎是中國社會的一項金科玉律。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人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熟人?瓷先,找熟人辦事有不可代替的優(yōu)勢:信任度高,成本低,辦事成功的幾率大。但是,如果我們往深處想想,就會發(fā)現(xiàn),熟人反倒難辦事。
首先,熟人為你辦事,你就欠他一個情!俺鰜砘,遲早要還的”,這個人情從此如匕首般懸于你頭顱之上,隨時都可能落下。
其次,找熟人辦事,無論他辦的如何,你只能接受。熟人將事辦砸的可能性,不比陌生人小。接著,找熟人辦事,往往是不按規(guī)則辦事,隱藏著較高的風(fēng)險,甚至是不道德的乃至非法的。
最后,熟人為你辦事,很有可能并非出于自愿。如果熟人勉強為你辦完,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成為你的一個工具,畢竟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熟人拒絕替你幫忙,你們之間的交情,又會蒙上一層陰影,這同樣不是什么好事。
說到底,現(xiàn)代文明社會,講究的是契約,是不含糊的,是白紙黑字的,是權(quán)力與義務(wù)的清晰解說。熟人答應(yīng)幫你辦事后,猶如簽訂了一份契約,反倒使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感到陌生了,同樣可能破壞兩人之間的感情。
“熟人難辦事”,在找人辦事或替人辦事之前,且讓我們暫時變成陌生人,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吧!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我反倒嘲笑自己,嘲笑自己過于聰明,嘲笑自己過早的下定論。
此后,這個詞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底。我明白找他人幫忙后,人情總是要還的。所以我很少找他人幫忙。即使找他人幫忙后,我都會在不越過道德和自己底線的情況下幫他一些忙,用來還自己欠下的情。就這樣,這個詞就一直約束著我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