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那一根反骨
讀著《孟子》里的《富貴不能淫》,忽然想到很多。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一個“熄”字,道盡狼煙盡處風光,公孫衍、張儀等的威勢,仿佛籠蓋天下的云影,如此人生,可以繞行,卻無人看輕。然而孟子卻對他們說,你們只是君主的“妾婦”罷了。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看破了縱橫家捭闔天下其實是借勢,憎厭于他們和諸侯之間的權利互動,于是有了這么一句罵人話——你們這些縱橫家,不過是諸侯們的賢內助罷了。話很刻薄,也說明老夫子很生氣。而孟子對面的景春,臉色一定也非常精彩。
后來我問,今天所學,你看到的最有價值的話是什么?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我說,這很好,這是文章的中心了,也是孟子儒家的人生觀的集中體現:仁禮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過還有別的么?
諸生訥訥,無以對。
我說,對我自己而言,是“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句罵人話。
戰(zhàn)國的士,是自由的國之重器,諸侯愛之畏之,莫敢輕賤。
漢代的百官,在朝廷三跪九叩,但還可以坐著論事。
宋代以后,磕完頭的他們就只能站著了。
朱元璋欽定儒家經典,不合心意的都被他刪干凈了,閹割后的儒家變得低眉順眼起來。
清代開始,官員的稱呼里居然出現了“大人”(本來是對父母的敬稱)、“奴才”、“主子”,這樣的儒家“治世”,孟子一定始料未及。儒家傳承不絕,但怎么就成了“奴家”呢?
其實是從董仲舒把“儒家”當做美女,打扮后嫁給了漢武帝開始的。這次出嫁影響了華夏文明的走向,超越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和親。只是漢武帝的正妻只可能是皇權,儒家只能做唯唯諾諾的妾婦了。孟子怒罵,一語成讖,只是卻應驗在數百年后的儒家自己身上,歷史和天真倔強的老夫子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我看著“景春”、“公孫衍”、“孟子”、“張儀”這些名字,想起那個思想上我們民族活得最自由和紛亂的時代。唯有這樣的氛圍,才會孕育出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第一次農民起義,孕育了劉邦、“大丈夫當如是”和四百年漢朝,孕育出了項羽、“彼可取而代也”和西楚霸王的傳奇……
我懷念一個精神上生了反骨的血性時代,那些反骨,那些熱血,才是我們民族的真正脊梁,我們民族最初的人格,我們每個人的“本心”。
沒有人是生來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