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對風(fēng)光獨自游
陶淵明的閑在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然,龔自珍的閑在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王維的閑在于“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的孤獨,而我的閑在于“靜坐屋內(nèi),觀望春雨”的陶醉與溫馨。
古往今來,四季交替,星辰夢幻,而雨總是那樣沉穩(wěn)、執(zhí)著。春之盎然,夏之奔放,秋之纏綿,冬之灑脫;或傾瀉,或舒緩,或急躁,于是詩人的愁緒便有了寄托,無邊細(xì)雨無邊愁,有感而傷,連綿不斷!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雨就這么永不知倦的下著,隔著天地間的大簾幕,人們常常沉溺其中而不知日月之短長,世事之代謝。于是多少樓臺煙雨中,多少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多少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多少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多少的似曾相識燕歸來……可如今知道的人又有幾何?
雨無聲無息,可我心中那段塵封多年的歲月在它的滋潤下慢慢地睜開了眼。記得孩提時,總是喜歡穿著心愛的涼鞋,在積滿雨水的小水洼中用力踏下去,然后迅速的跳開,看那一朵朵小水花靈動的躍起再落下后再次融入溪流,與小花傘上“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雨聲混成一片天籟。
有時干脆將小雨傘丟在一邊,頂上書包,體會“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的怡然自得。那時雖不懂什么是意境,可回家后面對爸媽的訓(xùn)斥依然坦蕩從容,小小的心頭竟會溢滿自豪之感。被關(guān)在家里隔著窗戶看外面那朦朧如仙境的感覺,這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愛的陶醉。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詩,一首婉約麗人的詩。可我卻認(rèn)為青春是一部激情飛揚的話劇,追求與奮斗是它不變的主題,縱使荊棘遍野,也要摸索向前,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會偶遇暴風(fēng)驟雨,如今我不再贊嘆。
閑對風(fēng)光獨自游,我讀懂生命在雨中的詮釋:只有像雨那樣背負(fù)如此重?fù)?dān),拋灑的每一滴水都滋潤著生命,把全部的熱情都投入生活,才能像海燕般從容迎接暴風(fēng)雨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