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靜靜呆在橫斷山脈最東邊,常年一頭埋在云霧繚繞之中,令人難見芳容。只要碧空稍稍洗開,她就會驕傲地向世人一展風采,但見群峰直貫蒼穹,云帶束腰,紅紗披肩,萬千皚皚白雪晶瑩皎潔,乾坤朗朗,高山極靜。遙望玉龍,原來她靜得如此華貴如此綺麗,靜得如此神秘威嚴,讓人生敬生畏。至今沒人登上海拔5596米的玉龍主峰扇子陡,也許人們一旦征服這處女峰,就會打破這片太陽雪美好的靜謐。
靜者美,動者靈。山間溝壑里的飛瀑直下千尺,那是玉龍雪山冰雪聰明活的靈魂。是因為玉龍雪山靜得壯美,從而招得奔騰的金沙江在此流連。這不,金沙江環(huán)繞玉龍雪山轉(zhuǎn)了老大一遭,迎頭扎進谷底臟俯——虎跳峽。走近虎跳峽江寬僅20米最窄處,你會癡癡地凌望那澎湃狂瀉的激流,靜聽江水的聲聲吶喊,你定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咋咋贊嘆。金沙江流在峽谷里連續(xù)下跌7個陡坎,一瀉千尺,一派浩蕩奔騰氣勢,水勢在虎跳石前翻后滾,左沖右突,洶涌澎湃,聲若擂鼓。
剛才在上游,金沙江水還是溫柔乖巧緩步慢行的,不想這會,漫漫江水激情迸發(fā)剛烈不羈,蹦跳撒歡得如此地震撼人心,直撩得你內(nèi)心難以平靜,徒然引出你一串急速的思考:水兒歷經(jīng)億萬年的輪番輾轉(zhuǎn),切割出一個又一個大峽谷,也許今天她是借游客到此觀光的機會,要用她普愛的仁心,沖刷擬或切割都市萬千浮燥的心靈,還要讓靜靜的玉龍山峰感受激越躍動的撞擊么?不過呢,憑著金沙江的一番親密吻別,玉龍乖巧地讓金沙江向東向大海捎去了雪山的一份深情問候。
靜者仁,動者智。靜,是玉龍雪山永恒的仁者胸懷,動,則是玉龍雪山流淌著的不朽溫情。玉龍群峰靜靜,但她的肺腑是熾熱的。玉龍雪山以她冰晶雪水滋養(yǎng)了東巴文化納西情感。仁者為懷是納西寬廣博大的胸襟,納西人用智慧獲取了休養(yǎng)生息的和平空間。納西人待客總是重禮溫厚,而納西人對愛情則是忠貞不渝,以至多有壯懷激烈殉情至死的故事流傳。玉龍雪山以她的溫和沉穩(wěn),見證著華夏文化傳承和融合的脈動。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赴吐蕃和親,將中原文化帶向西域,從而延伸出茶馬古道上諸多或悲或歡的故事,也正是有玉龍雪山熾熱的溫情,才使萬千故事有了鮮活靈動的色彩。
麗江四方街濃縮了玉龍雪山一切靈動的元素。四方街內(nèi)連藏川黔桂四省,外通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這茶馬古道最為重要的集結(jié)點,在煙茶玉香綢綾谷銀的流轉(zhuǎn)中,默默地承載著邊疆和大唐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大任。古城小河小溪里歡快的冰晶雪水,在或高或低或彎或曲的溝渠里,或跳或停似靜而動,紛紛不忘在小橋下彈奏出靜靜而悠悠的曲拍,給高原水鄉(xiāng)澤國賦予冰川律動的遠古幽香。
那些剽悍的騾馬頭領(lǐng)、茶馬大師的身影逐漸定格在歷史的畫面中,而納西象形文字,一直記錄著他們曾經(jīng)翻越玉龍雪山的千難萬險。實際上茶馬古道是由無數(shù)生命疊加鋪墊出來的,玉龍雪山以在山腰鐫刻那血染的印記而引為驕傲。當今天看到那崎嶇靜默的山間古道時,你還會為那無比的曲折奇險而感到驚心動魄,多有愧對前人膽識和英勇的感慨。
玉龍雪山靜得神秘瑰麗,然而她的風月雪水總流動著熾熱的溫情。你去參加四方街的打跳,集體舞的狂歡讓你放松讓你忘卻紅塵的煩惱;你去觸摸木刻銀飾扎染皮革布藝刺繡,有一股流動的情感直向你飄來;你去靜心凝聽納西口弦羌笛古箏發(fā)出的顫音,激越的節(jié)拍醉了心懷;你去細細品評普洱茶,那濃汁陳香直喚起你對生命的崇拜對高原民族的敬仰。玉龍雪山有靜的魔力更有靈動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