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紅色
小時候,懵懂無知的我問爺爺,為什么國旗是紅色的?爺爺若有所思的望著高高飄揚地五星紅旗,眼眸里是無盡的深沉,他說“因為那是無數(shù)英雄的鮮血染成的顏色啊”我不明白爺爺?shù)脑,但是那一抹鮮紅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如今的我已漸漸長大,可爺爺?shù)脑拝s依然回蕩在我耳邊,那一抹紅色在我的心中愈發(fā)鮮明。學習了歷史,我漸漸明白了那抹紅色的含義,那紅軍長征的故事也將我深深吸引。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直到今天,紅軍長征的故事依舊被人們代代傳頌。紅軍長征——壹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壹種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壹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無畏的象征。
兩萬五千里的征程,兩年零五天的時間將它完成,平均每一天行軍71華里,經(jīng)歷了11個省,他們的足跡也深深地印在了這11個省的土地上,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這近乎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又是何等的毅力,何等的樂觀支撐著他們才能將這二萬五千里的路程走完。我想,這便是我心中的那抹紅色,這便是紅色精神。
記得我們曾學過這樣一篇文章,在紅軍長征中,紅軍隊伍進入草地后,一位炊事班長受部隊指導員照顧病員過草地的囑托,他牢記著這份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病員過草地?珊髞砀杉Z不夠,老班長只好用一根針制成了魚鉤以釣魚給病員吃。老班長自己卻是每天只吃剩下的魚骨與草根,最后不幸犧牲,而三個病員則安全的出了草地。
我想,這便是真正的紅色精神,長征精神。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無私奉獻,英勇無畏。這位炊事班長,因為一個囑托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卻成全了別人。那三個病員以及其他革命者將會永遠銘記他,而他崇高的革命精神也將永垂不朽。
這樣的紅色精神不僅僅只在紅軍長征中出現(xiàn),在今天,在當下,我們青少年為了實現(xiàn)我們心中的中國夢;為了使我們的祖國富強;為了使祖國騰飛,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紅色精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陳俊貴,便是最好的例子。他也是為了一個囑托,為他的戰(zhàn)友們整整守了28年的墓。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參加天山獨庫公路的修筑。1980年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處,唯一與外界聯(lián)系的電話線也被肆虐的大風刮斷。面臨著斷炊的危險,班長奉命帶領陳俊貴等三名戰(zhàn)士帶著最后的干糧冒險求援。在最后的生死關頭,班長將最后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得救之后,陳俊貴接受了四年的治療,卻仍沒有忘記班長在風雪夜的囑托,替他看望一下年邁的父母?申惪≠F只與班長相處了三十八天,根本不清楚班長與父母的住址,幾經(jīng)波折尋找也未能找到,心中悔恨不已。最后他毅然決定帶著妻子與剛出生的兒子搬到了終身難忘的天山腳下,為班長與眾多因修建公路而犧牲的戰(zhàn)友守墓。這一守便是28年。
如今的他,終于找到了班長的父母,可兩位老人早已駕鶴西去,他悔恨不已也自責不已。他跪在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班長墳前,讓他永不寂寞”現(xiàn)如今,他已將班長與副班長的遺骨移到了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當上了這里的管理員,他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zhàn)友們了!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shù)乃,巋然不動。這,不就是紅色精神么?
我們應該像紅軍戰(zhàn)士一樣,應該像陳俊貴一樣,學會這樣的紅色精神。吃苦耐勞,獨立自主,顧全大局,義薄云天,樂觀向上,自強不息,誠實守信的革命精神。學會了這些,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投身于學習和工作中去,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心中的中國夢。
那一抹紅色,是自強不息的顏色;是紅色革命的象征;也是我們都應該銘記于心的紅色精神,革命精神。這一抹紅色,應該被我們深深地烙在心中,時刻銘記。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