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杰,或運籌帷幄,或驍勇善戰(zhàn);或智慮深遠,或勇猛精進,但不論怎樣,他們都不外乎一點,那就是只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不為外物所動。他們堅信:“我就是我!”他們覺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必在意世人的眼光,不必在意同伴的壓力,相信自己,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幾十年前,為了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一個青年毅然東渡日本,學習最先進的醫(yī)術(shù)?伤l(fā)現(xiàn)當時的舊中國,需要的并不是肉體上的醫(yī)治,而是心靈上的救濟。于是他不顧世人的眼光,再次選擇棄醫(yī)從文,用自己的一支筆,劃開了萬丈天幕,喚醒了無數(shù)麻木的國人,長夜無明的舊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縷曙光。
他就是魯迅。
毛澤東曾評價他說:“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革命的先驅(qū)!濒斞傅木耖W耀在歷史的天空,璨若星辰,照亮中國舊社會的思想變革之路。他的聲聲《吶喊》和《祝!,穿透百年的時光,依舊震撼著今天無數(shù)國人的心魄。正因為他明白“我就是我”,堅持自我的選擇,堅持自己的道路,不怕旁人的嘲諷和打擊,才有了中國獨一無二的魯迅先生。“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后,無數(shù)魯迅!北闶撬簧x煌成就的最佳寫照。
而像他這樣,堅持“我就是我”,堅持自己的選擇,不被世人動搖,不懼同伴壓力的人還有很多,如堅持“水宜疏不宜堵”治水之策十三年的大禹;“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毅然進行變法圖新,即使被車裂也不改初衷的商君鞅;“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歸隱的陶淵明。正是因為他們都具備這種堅持自我,不被外界壓力動搖的精神,才使得他們贏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被后人所敬仰,被后世所傳誦。
而一旦屈服于同伴壓力,為了符合世人的眼光,不再堅持自我,把“自己”變成了“他人”,隨波逐流,從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前行的方向。
他“仙風俠骨、傲岸不羈、豁達灑脫、仗筆獨行。他輕舟一解,整條長江就詩意奔騰;他亮麗的文字,刺痛了一雙雙習慣了黑暗的眼睛。”
歷史上也曾有這樣一位文豪,論文學造詣遠高于魯迅,可他卻屈服于世人的眼光,迷失在權(quán)利的誘惑下。三次入長安,只為博取功名,官場黑暗,屢次被貶,卻仍癡心不改。
他就是李白。
余光中曾贊美他道:“酒入豪腸,三分劍氣,七分月光,秀口一吐,半個盛唐!”但他并沒有認清自己的天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所以他的一生都充滿了的愁緒和失意。
還有很多人像他一樣沒有認清自己,迷失在世人的影響和壓迫之下,遵從大眾的價值觀,追求名利和權(quán)勢,荒廢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如著名的數(shù)學家費爾馬一生都在追求權(quán)勢,可惜最終也只做了一個小小的秘書,而諷刺的是,他認為“不務正業(yè)”的數(shù)學,卻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迫桑著名小說《項鏈》中的女主人公瑪麗追求如過眼云煙的虛榮和贊美,最終用一生最美好的年華做代價,來償還了一根帶給她無限美麗的“盜版項鏈”。日本的太閣豐臣秀吉出身農(nóng)民,卻在意世人的眼光,害怕被人嘲笑,因此三易其名,從農(nóng)民姓“木下”改為武士姓“羽柴”再改為皇室姓“豐臣”,自以為從此麻雀變鳳凰,卻不知欲蓋彌彰,最終淪為世人笑柄。
由此在面對世人眼光和同伴壓力時,我們要學會認清自我,堅持自我,不屈從于世人的壓力,不隨波逐流,堅信“我就是我”,堅持自己的選擇,這樣我們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我心無樊籠,樊籠如何攔我?
我心無壓力,壓力如何迫我?
堅信自我,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