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是成功的大敵
《莊子》里有一個故事:一個下棋能手下棋非常厲害:當他用瓦罐和別人作賭注下棋時,無往不勝;可當他用金銀作賭注下棋時就從來沒贏過。為什么呢?莊子說:心有掛礙。
牽掛是用來寫文章抒情的,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一旦心有牽掛往往意味著失敗:虞姬為了不連累項羽最后終于自殺;而項羽對自己的功名耿耿于懷也在烏江自刎。而我們怎么能想到這個悲劇英雄曾經破釜沉舟、放下一切而以弱勝強,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經典的巨鹿之戰(zhàn)!而他的敵人劉邦是怎么做的呢?當看到項羽要把自己的父親綁起來扔下油鍋,遠遠喊話:“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羹啊!眲钜彩侨,可是劉邦忍住了巨大的悲痛沒有被親情所牽制,最終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在自然界里,當小獅子長成后,就會被獅群驅逐出領地。很多小獅子餓死了,有的被其他的獅子殺死了。只有經過大自然無情的優(yōu)勝劣汰,最強壯的獅子才會活下來,而他們的基因會造就更強壯的后代。如果獅群牽掛著小獅子的安危,那么最強壯的和最弱小的都獲得了生存的機會,這樣的種群的衰亡也近在咫尺。
再看歷史:中國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在中國,當滿口仁義禮智信誓行王道的滿大人們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時,請問他們的正義之師為什么就不能打敗那些“茹毛飲血”的“蠻夷”呢?生活地中海沿岸的西方人沒有富饒的土地,只能憑借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去以航海為生,而我們中國呢?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秦漢的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躲在那個在英文里稱作“偉大的墻”的長城之后閉關鎖國,過起了其樂融融的繭中生活!為什么不能離開父母家庭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生活呢?“父母在,不遠游”加上種種諸如圣賢之言、先人之道的熏陶,牽掛的網將中國人越縛越緊,最終淪為了西方的殖民地。直到五四運動,在“打倒孔家店”的呼聲中,中國經歷了痛苦的精神蛻變,終于站了起來。
如果說牽掛是一條線。我認為,這只是讓風箏起飛的線,牽掛可能讓悲傷的人得到安慰,但決不能讓被牽掛所累的人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