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承諾
孤寂的夜如潮水一般,一漲一退。離去,掉不轉(zhuǎn)的船艄,沿著嗩吶鋪設(shè)的霜徑,歸向山坳聽雨,其實心依然立于橋頭。女子哀傷的發(fā)辮輕輕落了鎖,心,又一次傾覆,而暮色彌漫后則成迷煙的孤島。
思念是如此的靜,任喧囂流淌,一條舊板凳顛覆了祖母大半輩子,祖母的咳嗽聲中不時還嗆出幾句不規(guī)不矩的川戲,陽光斑駁成墻頭的縮影,映射在沉香的紅嫁衣上,畫面開始呈現(xiàn)電影的昏黃。
祖母十九歲離開,拋棄了北京胡同里特有的吆喝聲,沾滿銅綠的鐵鎖,翹起的四角勒的天空,義無反顧地跟祖父南下。紅燈籠,剛被人點亮,已滿白,紅衣裳,雕香花的床,陳舊了新娘。離家那夜,祖母稚氣未脫的臉龐流下兩行淚,祖母的母親將紅嫁衣遞給母親,刺繡的牡丹在黑夜中同淚水共同綻放。
這些年來,從不哀傷的祖母只有在捧著紅嫁衣時才顯得格外蒼老,她與她的母親隔著千里之遙,用書信傳遞對彼此的思念,當祖母毫不猶豫地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她的青春迅速蒼老,她答應(yīng)她的母親:十年之后,一定會重回故土,不管以后生活多艱難,也不輕易放棄。
紅嫁衣上細密的針腳縫住的是祖母的心事,她是愛她的家人的,這些年來,她日日夜夜想著她與母親的諾言,這份承諾如封在柜底的紅嫁衣一樣沉重,獨自沉湎,她卻不后悔。如今,扁擔彎了,跟祖母的背一樣,這佝僂的體態(tài)恐怕是不合這褪色的紅嫁衣了吧,青絲變白發(fā),回憶漸漸褪色,可這份承諾亦如祖母手中永不斷線的風箏。
橋頭吹著長笛的伴奏,時光荏苒,暖一壺佳釀,懷揣承諾重回故土,只可惜那塊風水較好的墓地卻成了祖母打開記憶的暗扣?墒,美好不會疲憊,等待不會累,這份愛的承諾始終在祖母心里,祖母以堅定的姿勢守候這份長久永而不褪色的暗淡的承諾。
這份愛的承諾,名字叫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