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作文900字:除夕宴席
漳州除夕之夜有“圍爐”的習(xí)俗。全家大小團圓吃年夜飯時,必須用一個新的紅泥火爐,生著火炭,紅紅旺旺地放置于圓桌下,象征家庭幸福興旺。開宴時,爐前還置一紅紙包,內(nèi)包著銀元兩塊,寓意新年發(fā)財。現(xiàn)在,火爐已經(jīng)用電磁爐代替。
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數(shù)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樣,而每道萊都要有好的涵義。如魚象征生活富余,雞寓意金銀相挨(諧音),鴨是金銀相疊(音塔),豬肝表示官運亨通,豆腐說會發(fā)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長久幸福。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鮮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長年菜”,不許切斷,撕成一條條,燙熟了,囫圇吃,可長命百歲,也含有不忘本之意。還得有一盤蚶,只稍用開水燙一下,掰開半生熟地吃,蚶血越鮮紅味越美。蚶殼象征金銀,食后應(yīng)鄭重地放置于床下、門后,不得倒入垃圾堆,預(yù)兆明年發(fā)財,金銀滿屋。
除夕聚會,如有家人未歸,也得空一位留待。家主人舉筷每指點一盤菜,就念一句相應(yīng)的吉祥話,全家人隨之品嘗。酒過三巡,即可隨便吃了。宴席結(jié)束,主婦要盛一碗米飯放在廳中或廚房,插上一朵紅紙花,俗稱“春飯”,閩南話“春”與“!敝C音,寓意年年有余。
還有“門蔗”習(xí)俗--- 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各家各戶除了貼春聯(lián)外,房門兩側(cè)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寓意從頭甜到尾。當(dāng)女子婚后第一次回娘家,父母在門后放甘蔗,祝福女兒女婿婚姻生活甜蜜幸福。
下面是我家鄉(xiāng)漳州南靖縣靖城農(nóng)村的年夜飯習(xí)俗:
年夜飯前要先祭拜祖先,燒紙錢,安排好先人后,才開始。
圍爐時,家主人念“倒酒”,即由一“家庭主要勞力”左右手交替倒酒,家主人念“喝酒”,大家即喝一小口酒,家主人舉筷再指點一盤菜,隨口唱一句的吉祥話(一般都是菜名與吉祥話,用閩南話念起來很諧音、很通順),全家人隨之品嘗。每次倒酒,要喝三次酒品嘗三樣菜肴后,家主人才又念“倒酒”,再喝三次酒品嘗三樣菜肴,再“倒酒”,再喝三次酒品嘗三樣菜肴。酒過三巡后,即可隨便吃了。
雞肉是年夜飯必吃的。倒酒后,家主人唱“吃雞,富咧咧”(閩南語富貴的諧音),大家即開始動筷子夾雞肉吃。一般雞頭、雞尾、雞翅、雞腳是不許動的,要保持整只雞的形狀,直到初九。
還有鴨、蘿卜、“金丸”(年糕)、韭菜、肥肉或瘦肉、豆腐、荷蘭豆、冬筍、五香、炸豆腐、豬肉凍、手抓面、米面(粿條)等,也是年夜飯必吃的,而且樣樣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