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黎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焙悺P勒的一生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在這個暑假里我閱讀了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觸感很深。
書中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主人公海倫·凱勒的一生。書中的海倫·凱勒是個盲聾啞人,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失去聽力和視力的她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著驚人的毅力,走出了生活的孤寂,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在哈佛大學(xué)完成了學(xué)業(yè)。
對于海倫·凱勒的遭遇,我為他感到不幸,但不幸中又有一絲幸運。當(dāng)看到活潑可愛的小海倫,被一場夢魘般的大病剝奪了聽覺和視覺。我為她感到悲傷,到抱不平,恨上天對于小海倫的不公平。但是,當(dāng)看到海倫七歲那年,遇見莎莉文老師時,想象著莎莉文老師在樹下拉著小海倫的手,告訴小海倫用手去觸摸自然的情景。心中又為海倫感到幸運。
在海倫·凱勒的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海倫·凱勒說:“我,一個盲人,能夠給有視力的人一個指點—給將要充分利用視力的這一天賜之物的人一個忠告:像明天就要失明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官能上。傾訴聲音的悅耳,小鳥的歌唱……最大限度的利用每一個感觀,享受世界通過大自然賦予你的幾種接觸的方式揭示給你的快樂和美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所有的感官中,我相信視覺是使人快樂的。”言語中足見海倫的樂觀、看開。
與海倫·凱勒不同的是,我們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人,卻不懂得堅強不屈、樂觀向上,以一顆感恩的心。
生活中,總有些人抱怨父母沒給一個優(yōu)越的家境,抱怨友誼的背叛,抱怨愛情的滄桑,卻從沒有感恩身邊的人。
就算海倫·凱勒離我們太遙遠,我們不能像她一樣偉大。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一下莎莉文老師,她無償?shù)赜米约旱那啻喝ヒ龑?dǎo)海倫,讓她步步走向成功。我們?yōu)槭裁床蛔鲆粋像海倫·凱勒,莎莉文老師這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呢?
我們要在光明中成長,學(xué)會感恩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