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悟初一優(yōu)秀作文10篇
《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北宋農民起義的故事而寫成的一部偉大巨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悟初一優(yōu)秀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一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蓋等人建立水滸寨,與江湖好漢們結為兄弟,一同上山聚義。由于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宋江成為寨主。他們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經(jīng)過平王慶、田虎,消滅方臘后,一百零八位好漢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卻被奸臣迫害,這隊轟轟烈烈的起義軍竟落了個悲壯的下場。
讀了《水滸傳》后,我認為宋江這個山寨之主 ,有三點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綱領路線,不是一條好路線。
北宋小朝廷是一個十分昏庸腐敗的王朝。不僅這個“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寵臣,還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會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若是像李逵一樣,嚷嚷著“奪位當皇帝”,以宋江的軍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與方臘,卻不免會有一場惡戰(zhàn)。想當皇帝的,又會有好幾個,但皇帝位子只有一個。怎么辦?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個為止。然而,宋江卻沒有當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選擇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處呢?無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當好了皇帝,國泰民安,救民眾于水深火熱之中,百姓還會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節(jié)義”四字看得過重,導致他起義失敗。
自從孔子主張道學后,“忠孝節(jié)義”四字已經(jīng)變得比生命還重要了。然而,古話說得好:物極必反。“忠孝節(jié)義”泛濫的背后,禁錮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繹了不少悲劇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聽話的飯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義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這個“老框架”,當了以“忠孝節(jié)義”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犧牲者。歷史上,當了皇帝,成就霸業(yè)的人,都不怎么講“忠孝節(jié)義”。例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置自己的女婿的兒子——周靜帝的生死而不管,還將他殺害,并沒有什么道學精神。“忠孝節(jié)義”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與輕重。如果像宋江這樣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個小小草寇,就把“忠孝節(jié)義”放得如此高,豈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臘,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打仗有兩個目的:第一,擴大自己的地盤,充實自己的兵馬;第二,使別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臘,人馬從一百零八人減到二十七人,帶著一群殘兵敗將,跑回去領賞,那就是拿自己的隊伍開玩笑。打方臘,實質上也是從招安開始的。投降,相當于去當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務,就是幫獵人逮獵物。以盜治盜,這種封建統(tǒng)治者的慣用伎倆,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來?
宋江犯的以上三個錯誤,基本上就是他起義失敗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綿羊一般,任由奸臣們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這個下場外,別無選擇。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二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這本書講解了宋朝當時政治黑暗,官員們狼狽為奸,百姓們生活在陰暗中生不如死。
開頭寫出洪教頭因好奇放走妖魔鬼怪共108位,后高俅因踢球而被宋徽宗給提拔到掌管大大小小的官員的職位,高俅剛上位就來了一次“大閱兵”——召集所有官員們來一次。若有反抗者或違背者格殺勿論,林沖因托病留在家而受到了通緝,四處逃跑最后還是被抓了,在野豬林里幸好有結義伙伴魯智深相救才逃了出來。又差點燒死在糧草場,最后無奈投奔于梁山,這就是鋌而走險,逼上梁山一詞的緣故。
這本書先把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等108位梁山好漢的起義事件原因寫出,然后讓他們聚在一起反叛朝廷了。最后因詔安76個人戰(zhàn)死,李逵也因宋江怕他責怪而讓他喝毒酒后,自己與李逵一起死去,剩下30人也來到了宋江、李逵墳墓前,雙雙自殺,變成了神仙,并托夢給宋徽宗,宋徽宗在夢中知道了宋江起義的起因、過程、結尾。
醒來后在得知真相后,便在百官中指責楊戩、高俅說:“敗國奸臣,壞寡人天下!”然后因認罪而沒有懲罰他們。
在《水滸傳》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逵,因為他是一位武藝高強、忠肝義膽、有情有義的人,因救宋江而殺死百姓、兵漢五百余,我才很喜歡李逵。
我覺得最好的回合是第三十一回合,武松與報仇雪看到一位拿出樸刀又斬一位,把張都監(jiān)與蔣門神一家全都殺死于鴛鴦樓,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全都在戰(zhàn)斗中砍壞,并把酒肉全都吃光,并在樓下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水滸傳》真名不虛傳!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三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tǒng)治者階級的反抗斗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的優(yōu)勢,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對后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tǒng)一連貫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fā)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xiàn)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shù)、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 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于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xiàn)。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志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xiàn)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夸張,或明快,都顯得粗 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谡Z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范。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范。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四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腐朽。這本書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物特征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大宋內憂外困的時期,出了一批英雄好漢,他們就是梁山泊好漢。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也許,就是天意把他們派下來拯救大宋的。
梁山泊好漢其實有很多優(yōu)點的,比如說忠義、勇敢、團結等。忠義是梁山泊好漢的最大優(yōu)點。他們始終都堅持忠義這個做人原則。而宋江則是他們的領軍人物,他的忠義無人能比,在他被刺時,同伴們不想讓他受苦,他為了盡到忠義,毅然地說不,甘心為國去死,他的忠義已經(jīng)超越到不分敵我,連對敵人的頭領,宋江也照樣盡到仁義,親自松綁、敬酒,好酒好菜款待,令人感動至極。
他們另一大優(yōu)點就是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永不服輸?shù)木。在劫取十萬生辰綱這不義之財時,他們巧扮客商,酒中下蒙汗藥,使押送的軍士毫不反抗,就把這大筆金銀送給了他們。在征集好漢們劫財時,沒有一個人因為擔心后果如何而不敢參加的。在官府追捕時,他們勇敢地沖上前線,為了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膺憤怒戰(zhàn)斗。因此,每一次的戰(zhàn)爭大局總是以梁山泊好漢告勝而結束。
當然,團結友愛也是他們的另一個優(yōu)點。為了救出無辜受害坐牢的同伴,他們奮不顧身,努力地殺出一條血路,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出被困的同伴。正是因為他們團結合作,所以才能無敵不克。梁山泊好漢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們懂得互補其短。比如,在莽撞勇敢的李逵辦事時,總會有謹慎膽小的燕青相陪。他們會合理地安排各自的工作,盡其所能。他們把李逵放在陸軍前線,把張順放在水軍前線。他們之間也有誤會與不理解,但從沒冷臉相見,總是心平氣和的解決了。在李逵鬧事后,他聽到假宋江干出的壞事,便去找宋江。得知真實情況后,負荊請罪。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團結,所以才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集體。
我們應該學習梁山泊好漢,做一個忠義、勇敢、團結的人。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五
讀了《水滸傳》這一本厚厚書之后,最大的感受便是書中的英雄們的那種豪情壯義,忠義兩全。《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頭的108好漢從被逼無奈聚義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為宋破遼兵,最后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在我腦海中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對高俅之子的調戲、凌辱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xiàn)。
“義”字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國家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中,我認為最能做到“義”的是一個黑大漢,他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fā)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也應該有義氣,擁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奮不顧身。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六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水滸傳》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名著,也是一首歌頌英雄豪杰的贊歌。這部著作描寫了108將,他們聚在一起全靠一個“義”字。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字,所以兄弟們才會互相信任、互相幫助;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字,才成就了水泊梁山的龐大。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fā)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fā)生。
從這部鴻篇巨制中我懂得了如何對侍朋友。
宋江就是我的榜樣,他雖然武功不高,計謀不深,也沒什么獨門絕學,但卻坐上了頭把交椅!那是因為他結交朋友全憑一個“義”。他儀仗疏財,視朋友于手足。與李逵喝酒時,他給李逵買了好多肉,但并沒有斤斤計較,而是完全不掛心上。其他兄弟都打心眼兒里佩服他。朋友就應該和他一樣,講義氣。
我挺喜歡“行者”武松的。他本來是在官府里謀職,但遭到小人餡害,無奈來到梁山。武松很勇敢,他路過景陽崗,聽說那里有一只兇猛的老虎,經(jīng)常出來禍害人,路過這里的人都不敢走。可武松一點也不害怕,他趾高氣昂地說老虎在我看來就是一只大蟲而已。他一氣之下喝光了十八碗酒,趁著酒勁,赤手空拳硬是把那頭老虎給活活打死了!大家聽說后紛紛來向他道謝,真是為人民除害了!人們送他了一個稱號“打虎英雄”。
但我更喜歡李逵,他雖然頗有些野蠻,遇事不分青紅皂白,總是動不動就動手,結果總沒有好事。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魄。最重要的是他還有一種英雄氣概,能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仗義,這點讓我的心由為觸動。我想了想,如果他是我的朋友,我相信我其他的朋友肯定沒有他這樣的魅力!不是因為他的面貌,也不是因為他那高挑的身材,就這一點,在別人眼里不過就米粒那么大,可就是米粒這么大的優(yōu)點,在這世界上都快要“滅絕”了!
《水滸傳》這部書寫出了108個好漢的不同人生,不同性格,但同樣是一個信念-為民除害,劫富濟窮,的確是一本值得耐人尋味的著作。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七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壇溫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則分與天下布衣之士。一碗濁酒,一腔熱血,皆為英雄集結,替天行道以志酬。
一碗濁酒,英雄酣飲。
古曰:“時事造英雄。”在統(tǒng)治腐朽的北宋末年,正謂官逼民反,一百零八英雄好漢聚義于梁山,歃血盟誓,濁酒下肚,開懷暢飲,飲盡,酣暢淋漓。始,此日一百零八將酣飲這碗聚義之酒,其所見證大忠大義,皆成兄弟,乃以替天行道,保國安民作眾志也。吾感之,而曰:“酣飲不知醉,忠良之英雄,天下兄弟同一志者,替天行道也。”
一碗濁酒,英雄志酬。
古時男子平生志酬,即入室做官為政。戎馬半生,梁山伯一百零八將終擇招安。然吾起初,并未覺得招安善也。初讀覺實屬不妥,明知小人有奸,卻同朝為官,莫不怕有一日現(xiàn)無故變數(shù)?于是二讀,吾且諭矣,或許比生死更重要是英名志酬且罷。三讀終明其意,豁然開朗,招安,意味著梁山泊不再背負“草莽土匪”名號,而是歸順朝廷,真正作為大將為國所用,更加名正言順以酬替天行道之志。何為英雄志?乃強國衛(wèi)民,福祉于民,而成于民。何為英雄志酬?乃不為名利仕途,不為俸祿和功成,以平定有擾家國之事、保衛(wèi)社稷為志酬。平定方臘班師回朝,梁山泊之志早已酬。終,那日宋江李逵二人共飲這碗御酒,其舉國之忠義,乃了卻此生,保國安民之志已酬也。吾感之,動容惋惜之際曰:“英雄之志酬,慶而飲濁酒,意在回味過去共經(jīng)歷之患難,從容不畏生死,只為兄弟忠良之情誼。
一碗濁酒,英雄沉暮。
“哥哥,外邊的天地怎么紅了?”
“兄弟,日頭落了。”
日落,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云稠;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自聚義堂改忠義廳,一百零八將各歸其位,天罡星已歸天界,地煞星還應入地中。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壇溫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后天下布衣之士飲盡之。
一碗濁酒,一腔熱血,聚得一百零八將,散盡天罡地煞星,雖然替天行道志已酬,吾仍感英雄情誼,乃揮墨寫下此余之感,以作敬意。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八
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有這樣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知封建王朝對百姓的壓迫與百姓的生活之艱。于是,有壓迫便有了反抗,從最初的陳勝、吳廣起義,到最后的太平天國運動,每個王朝都有過農民的反抗,似乎中國古代史便是一部農民起義史。《水滸傳》便為我們深刻地揭示了農民與朝廷的斗爭。
書中不僅刻畫了農民起義的興衰,還為我們寫出了江湖好漢們的義氣。宋江的慷慨解囊,武松的敢作敢當,李逵的奮不顧身,讓我們?yōu)楣适露磷恚瑸榍榱x而喝彩。閱讀時,我們也不禁思索,為什么如此有情有義熱血愛國之人也會被逼反抗呢?這便是黑暗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興亡百姓皆苦的原因吧。
書中,遼國官員說“宋朝有四個賊臣專權”,由此可見,這是人盡皆知的一件事,卻很少有人來阻止。為什么?其實朝中也有像宿太尉一樣的好人,卻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即使像梁山好漢這樣忠心為國的戰(zhàn)士,也是報國無門,得不到好結果?上攵敃r的朝廷已經(jīng)黑暗到了何種地步!所以,當我們讀完全書,只能默嘆一聲,那也是梁山好漢們最后的嘆息:“我本忠心國家之人,國家為何負我!”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抗爭小說,在令人唏噓中落下了帷幕。好漢們走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掩卷,我無法釋懷,為梁山好漢們嘆息,更多的是對國家、對歷史的思考。陳勝、吳廣起義,最終慘遭失敗;太平天國運動,也化為了歷史的塵埃;魯迅先生為國嘔心瀝血一生,卻依然被那個時代所排擠。似乎從古至今,所有的反抗都會遭遇挫折,無數(shù)的反抗都被這黑暗的社會所吞噬。但是,陳勝、吳廣起義,卻為殘暴的秦王朝敲響了喪鐘;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了,卻在黑暗的清朝心頭上扎了一刀;魯迅先生雖然已逝,他的精神卻激勵著無數(shù)中國人不屈不撓尋求光明!而梁山的好漢們,他們的光輝跨越千年,照進我們的心里,精神永不消逝。
好一部《水滸傳》!兄弟的情義,不屈的斗爭,自由的精神,透過文字,激勵我們,指引我們,沖破黑暗,用一生去尋求那令人向往的光明!
是非成敗轉頭空,不屈英魂永存留!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九
天下,英雄罕有。只那梁山泊里,便有半世英雄。
好漢因義氣而聚,梁山因水滸而威。如果沒有這一百零八位好漢,沒有這一百零八顆英雄之心,梁山便只是梁山,平平無奇的一座山。
萬物之所以有靈,皆因人心之所念而長存于世。
宋江的一生,跌跌撞撞,浮浮沉沉,也有過輝煌,也有過失意。怒殺閻婆惜只是他一時的沖動,而他最終被逼上梁山,是不甘那世道的昏暗,淹沒了他英雄的本心。他以義氣為甲,以才華為劍,懷揣著他英雄的信仰,劈向這渾濁而荒誕的世間。他誰都不是,他又誰都是。他一顆英雄之心,浪跡在荒垠與霧靄間。他之所以行走,之所以挺起他的劍,因為他英雄的心不死。命運對他最殘酷的,就是給了他這顆無懼無畏、追求真理的心。他被委以重任,在自己迷茫的內心里,扮演一位高高在上的英雄。
他的兄弟們,統(tǒng)共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他闖蕩江湖時流落在各處的信念的碎片。他的兄弟們,他們如此優(yōu)秀:戰(zhàn)沙場,他們奮勇當先,屢建奇功;退強兵,他們威風凜凜,慷慨壯義;邀義士,他們各出奇招,分工有序。他們是戰(zhàn)無不勝的傳奇隊伍,他們各有所長,各有坎坷的命運,卻都是一顆英雄的本心。正因為如此,他們百戰(zhàn)百勝、無畏無懼;正因為如此,他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正因為如此,他們流芳千古、永傳佳話。在這瞬息萬變、昏庸黑暗的世道里,他們不屈,他們反抗,他們堅守,他們證明。每一位好漢,終其一生,不過是向著這為他們所嗤之以鼻的世道,為自己的英雄之心作證明。
所以,他們齊心協(xié)力,退官兵、破大遼、擒田虎、捉王慶,剿方臘,他們是不倒的傳奇。人活一世,活的便是這生命的意義。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用自己的血氣方剛,為自己的英雄之心打造著、證明著一個又一個完滿的生命、不朽的傳奇。
世間總是不公而又萬變的,但是無論如何,都要在自己的世界里,保存好自己的英雄之心。在追夢的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即使傷痕累累,也能勇敢地面對莫測的命運,亮出自己的英雄之心,以心為劍,不畏艱險,由衷地高喊一句:“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水滸傳》讀后感悟范文十
在著名小說《水滸傳》里有一篇故事叫“武松打虎”。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當?shù)厝朔Q他為英雄。有些人認為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不算英雄。雖然我也是個老虎,但我覺得我也有必要發(fā)表一下我的高談闊論。所以我才‘綁架’了這位田恬同學來替我寫文章——
我為了這件事以每秒鐘1km的速度“飛”了過來,到了南外仙林分校小學部四(1)班的教室,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準備來聽聽他的感受。
“當然算啊,要看什么情況,關鍵是他的行為是為了個人還是為了他人。武松打虎,主觀上是正當防衛(wèi),客觀上是給一方保了平安,當然是英雄。”陳天然同學理所應當?shù)卣f。
“古代老虎為害老百姓,打虎是一件為老百姓謀生存利益的事,當然是件好事,這事武松給辦了,所以人們都把他當作英雄。那很正常啊!”趙若冰同學早早地就舉起了手,這下終于得到了機會。支持武松的朋友們聽了她的話,都拼命地鼓掌,為她歡呼。這下四(1)的同學們就分成了兩大派,一是支持武松派,二是反對武松派。
“可是,可是現(xiàn)在老虎是保護動物,己經(jīng)很少了。老虎早己不能威協(xié)人民的生存了。再去打虎,一是沒有意義,二是破壞生態(tài)。屬違法犯罪行為,不能英雄了。”張梓昕激動地話都結巴了。把大家都逗樂了
我在角落那正好聽到了田恬同學的一句話:“一件事情,應該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的時間段中,有著不同的意義,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事物,事物是發(fā)展,應該用運動的觀點看事物呀!”我聽得直點頭,心想:“就是她啦!”所以就“綁架”了她來幫我寫文章。
“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的時間段中,有著不同的意義,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事物,事物是發(fā)展,應該用運動的觀點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