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慢慢長大
繁花落盡,只留下子規(guī)落啼,時光匆匆,卻留下了半腹經(jīng)綸。
--題記
時光深處,煙火流年,我在花香的恬靜里。五月的花語里,時光靜好,明媚如昔。牽著文學(xué)的手,在細水長流的回憶渡口,拾起一縷清風(fēng)。
七歲時,老師牽著我的手走進了文學(xué)這座神秘的殿堂,在這里我認(rèn)識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詩仙,詩圣,鑄詩魂。體會到了陶淵明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邁感慨。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遐思。
十歲時,我試著開始思考一些問題;為什么唐人說合轍押韻,深入人心的是詩?為什么宋人言,委婉不是霸氣,豪放不失真情的是詞?為什么元人道,情深意綿長,調(diào)輕文悠的是曲?他們到底誰更具藝術(shù)之美?范仲淹的岳陽樓與杜甫的祠堂究竟誰更厚重的凝聚了歷史的傷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多了,累積的知識之間相互碰撞,讓我明白了唐詩宋詞元曲它們各有千秋,岳陽樓與祠堂都是中國的驕傲。它們之間何嘗有過可比性?
十三歲的我每每在歷史間徘徊,就會想起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清照,正如這個名字一樣她以一份才氣,一份清韻,一份清蠱,燭照未來,給后人留下了極高的贊譽。她不僅以一首首清婉流麗,冠絕古今的詩詞,裝點了文學(xué)的大觀園,還教會我成長與堅強。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我就在文學(xué)與歷史中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