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
今天我看到了葉子上的一種小生物——蝸牛。它背上背著一個重重的殼,那就是它的家。
蝸牛長著兩根長長的、乳白色的觸角,但從表面卻看不出它的眼睛。它爬行的速度緩慢,平均為8.5米/時。每當(dāng)它爬行時,足下會分泌出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甚至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系列昆蟲的危害。它的體積很小,分布在我國北方的品種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它主要以植物的幼葉和嫩芽為食,因此,它又是一種農(nóng)業(yè)害蟲。可它在西歐地區(qū),象征著堅持不懈的品質(zhì),所以我很喜歡這種小生物。
在寒冷的冬季里,蝸牛會躲在陰暗的地方進行冬眠,等到天暖和了再出來。它們一般可以活2到3年,可大多數(shù)因為天敵太多,在剛出生的一年內(nèi)就喪失性命。另外,蝸牛還可以用來觀測天氣、食用、藥用等。
怎么樣?看了對蝸牛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蝸牛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