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zhàn)
冰桶挑戰(zhàn)賽全稱為“als冰桶挑戰(zhàn)賽”(alsicebucketchallenge),要求參與者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nèi)容,然后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guī)定,被邀請者要么在24小時內(nèi)接受挑戰(zhàn),要么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捐出100美元。該活動旨在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
在美國,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貝索斯、蘋果的庫克等科技人員參與了此項活動。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自己選擇捐款而不是繼續(xù)傳遞,遭致批評。
2019年8月18日,冰桶挑戰(zhàn)賽活動蔓延至中國,多名科技界大佬被點名參與了這一活動。雷軍、周鴻祎等人參與了這次活動。截止到2019年8月21日,70余名it界名人、娛樂明星、體育明星直接參與挑戰(zhàn),萬余位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活動募集善款2284323元。
截止到2019年8月29日募集善款總額累計超過1億美元。這項從政要富商、演藝名人到平頭百姓都參與的慈善捐助活動開始一個月以來,籌集的善款總額遠超2019年同期的280萬美元,這將用于漸凍癥治療研究慈善是作秀么,慈善是娛樂么,慈善應該是這個“玩法”么?一項涉及領域眾多、參與范圍廣大的社會活動總不免有泥沙俱下之虞,自然也就會為觀察者提供更多著眼點。大致梳理一下,批評者的質(zhì)疑主要集中在兩點:其一,以救助漸凍人為初衷的募捐會不會變形為一場“明星秀”、“名人秀”?其二,狂歡與大眾游戲的形式,難道不會有損慈善事業(yè)的嚴肅性和專業(yè)性?
如果中性理解的話,以“秀”開始,其實是很多募捐活動使用的方式,因為慈善的核心問題就是“引起關(guān)注”和“提升參與感”。募捐晚會、拍賣、沙龍都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選擇明星或知名人士做公益代言人,也是要吸引更多關(guān)注的目光。從這個角度看,“冰桶挑戰(zhàn)”其實就是一場囊括了數(shù)十位上百位公益代言人的、擴大化了的慈善晚會,只是對傳統(tǒng)慈善組織方式的翻新,也成功了完成了提升關(guān)注度與參與感的兩個命題。除卻“五天捐款超一年”的效果,過去一周,恐怕是罕見病知識在中國社會普及率最高的時刻,而這場接力所帶來的“善與人同”的氛圍,也同樣值得珍視。
“冰桶挑戰(zhàn)”在全世界引發(fā)了巨大反響,作為公益活動,其參與形式簡單,頗具眼球效應,名人的踴躍參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就喚起了公眾對漸凍人癥的關(guān)注,也籌集了可觀的資金用于漸凍人癥的治療。但這個活動我們?nèi)匀豢梢宰龅酶。目前來看,人們津津樂道于“?shù)星星”——關(guān)注哪些名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曝光率更高的是名人們狼狽不堪的窘態(tài),圍觀者的心態(tài)越發(fā)娛樂化。相反,一些重要的救助信息,如究竟向誰捐款、如何捐款、捐款渠道等卻指示得并不明確。在一些地方,公眾自發(fā)組織的“冰桶挑戰(zhàn)”淪為了全民狂歡,只求炎炎夏日一淋到底的清涼,究竟有無捐款,獲捐機構(gòu)是否可靠,善款運用有無監(jiān)督等等,也無人問津,既浪費水也浪費了社會的善意。一些偏離慈善本意的行為,本身就是給慈善澆了一盆冷水。
不懂得傳播,就不懂得慈善。慈善在傳播中尋找捐助人,也在傳播中選擇被救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