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鼓掌且徐行
藤蔓與老墻彼此告別,前者追求新的高度,后者擁抱久違的陽光,那些本來交錯的生命,各自尋找著新的意義。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生活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
于是有了高高在上的君王,有了埋頭苦干的百姓;有了運籌帷幄的將軍,有了沖鋒陷陣的士兵;有了風光無限的英雄,有了站在路邊鼓掌的看客。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蹦闷苼鲞@話看似勵志,實則有失偏頗———如果每個士兵都成了將軍,那么軍隊也就名存實亡了。
歷史上有許多苦心孤詣的母親,她們斷機杼、搬家、刺字,為的是讓自己的孩子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未來,F在的父母依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于是不少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了“要出類拔萃”“考試要考第一名”的拔尖思想,他們的內心被當英雄的豪邁感充盈著,貌似擁有遠大的志向,實則只迎合了父母的期望與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他們的人生軌跡,不過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圓罷了。
我著實羨慕那些愿意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們,因為他們活出了真我,活出了個性,擁有許多人缺失的純粹的快樂。他們的一句“我只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讓多少豪言壯語黯然,讓多少勵志名句失色。
我著實羨慕那些愿意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們,因為我從不敢說出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喜歡站在三尺講臺上講解唐詩宋詞、談論文人墨客,我喜歡在教師節(jié)時收到一張張寫滿稚嫩童言的小卡片,我喜歡和那些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們一起成長,但父母卻告訴我當老師又苦又累收入還不高,人生的目標應該更高遠,例如當公務員就是不錯的選擇……這些貌似鞭策的話語聽得我耳朵都快要起老繭了,我不禁想起黛玉的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只是黛玉葬的是花,而我葬的是夢。
我一直想問問那些想讓我們成為英雄的人,你們聽見奔跑途中那些疲乏不堪的腳步聲了嗎?你們看到那些所謂的英雄臉上的倦容了嗎?你們叫我們不要甘于平凡,不要默默無聞,可是這個社會哪里容得下那么多的英雄?太多的英雄只會讓這個社會亂成一鍋粥。如今這個社會急需的是那些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他們如清涼劑一般,能讓追名逐利的浮躁之氣消散開去,能讓敢為人先的喧囂平靜下來,能讓人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然后在受到觸動以后明白: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也值得推崇!
其實,正如動以退為輔,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與英雄達成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構成了完整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無關優(yōu)劣。當這個社會有了更多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生命的和弦也將被撥動。也許有一天,我會聽到教室里有孩子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莫聽穿林打葉聲,不妨鼓掌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