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
有人說,人類的沉重感源自自責、期盼和壓力。此話言之有理。我們佩服杰出人物,佩服他們的成就,更多的時候是佩服他們勇于承受、敢于擔當的人格品質。大寫的人就應當具有承受和擔當精神。
人生漫漫,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從出生那刻起,重負、孤獨和苦難注定要與人相伴一生,躲不掉,逃不開。面對生命的重壓,必須勇于承受,敢于承擔。只有勇于承受別人不能承受之重,敢于承擔別人難以承擔之任,生命才能綻放異彩,芬芳四溢。
勇于承受非議,敢于擔當道義,讓我們自強不息。武則天頂著罵名,擔起振興天下的重任,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鄧小平頂著種種非議,不顧一次次被打倒的厄運,用他的睿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引領我們走進新時代。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批勇于承受重負的人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古老的中國才歷經滄桑而巍然屹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挺起脊梁,承擔重負,你便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勇于承受苦難,敢于承擔不幸,讓我們浴火重生!盀跖_詩案”讓一個天才詩人無辜受難,但蘇軾沒有怨天尤人,他選擇了承受,用一篇篇飽含激情的詩文記錄著生命沿途的風景,流芳百世。史鐵生19歲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他痛苦甚至憤怒,但最終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用手“走”出了絢麗的人生。不能奔跑在綠野曠地上,他就放飛夢想與希望,讓智慧馳騁于文學的藍天。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也許,沒有從灰燼中站起的那一瞬間,就沒有那份王者的風范。
勇于承受孤獨和寂寞,讓我們變得淡定從容。陶淵明鄙視世俗濁流,歸隱田園,他承受了孤獨,收獲了心靈的平靜;蔣經國之孫蔣友柏生在兩任總統(tǒng)之家,隨著祖父的去世,頭頂的光環(huán)淡去,他放下身份,靠打工養(yǎng)活自己,直至創(chuàng)辦橙果設計公司,成為中國臺灣年輕人的創(chuàng)業(yè)標桿,商場偶像。只要靜下心來,勇于承受孤獨,生活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歷史是動態(tài)的,無所謂公平不公平,不刻意,不違心,一切隨緣,一切隨性,勇于承受,敢于承擔,就能活出獨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