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
佛家強調(diào)“舍”,舍棄一切,空即圓滿。
儒家強調(diào)“取”,“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p>
道家強調(diào)“舍繁取簡”,“大道至簡”。
相比之下,我更崇尚道家的處世哲學(xué):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輔相成,齊頭并進。
舍即為失,取亦為得。古語有云:“有得必有失!笨梢娗叭藢Φ门c失的淡然。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個人的修養(yǎng)。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笨梢姷门c失是一體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fā)生什么。要理智地去面對得失,正如李白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令無數(shù)人為之感嘆。
圍棋本博大精深,許多人喜歡用棋喻理,便有了《天龍八部》中的“珍瓏”棋局。弈者看重一子得失,講究寸土必爭,而“珍瓏”棋局卻要棋手自己先封殺自己一大片,而后敗中求勝,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曾經(jīng)有位老師問他的學(xué)生說:“你覺得一生中最珍貴的是什么?”學(xué)生回答:“已失去的和未得到的!倍嗄旰髱熒俅蜗嘤,老師問了他同樣的問題,可學(xué)生卻回答:“最珍貴的莫過于現(xiàn)在正在擁有的!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痹谶@旅途之中,你背負多少無用的行囊?心靈不堪負累,不肯背著那沉重的得失。你我能否徹底讓心靈做一次選擇,扔掉這“得”韁“失”索?
如果是那樣,我們終究會知道,我們用一次堅定的選擇去答復(fù)人生所有的得失,把選擇真正地交給心靈,才能讓它獲得長久的愉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的選擇給予心靈這般美好,其實不難——讓心靈做主,真正地面對得失,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