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時候需要無聲
人的這一生,總免不了要挾帶著某種連自己都無法明說的情,過一輩子。人和人的牽絆,歸根究底是一個"緣"字,我心中的感情不過和所有人的一樣,一樣面對光明的一面,一樣面對黑暗與質(zhì)疑。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赝沤,是誰,在了無人煙,萬里之遙的塞外揮舞著大漢的竹節(jié)向東眺望?是誰,在白雪皚皚,萬籟俱寂異域他鄉(xiāng)的南極抒寫炎黃之驕傲?是誰,在渺渺蒼穹,無法傳遞聲波的寰宇演繹中華的力量?那是于無聲處生活、黃河灌注的血脈,那是于無聲處奮斗、軒轅傳承的子孫!
時光流轉(zhuǎn),依舊喜歡沉睡在心碎時的迷茫,一些凋零的傷,在這個浮躁的城市里游蕩,倒映在路旁泛黃的燈光下。萬物浮躁之聲沉淀如夜霧,透明的氣韻裊裊而升。仿佛有一只只眼睛正在蘇醒,開啟的花瓣,使得熄滅于寂靜深潭的心事,明亮如鏡。而心事,一直單純?nèi)缭。一直以來,似乎都習慣了,從遍布塵埃的跑道上,一圈又一圈盲目的奔波,而后,只能陷入輪回的圓圈,和那句命中注定。早已經(jīng)習慣了一個人傾聽黑夜凄涼的吟唱,一聲心碎時的聲響,便會打破那些幽幽的絕唱。微涼的空氣中,也彌漫著憂傷的殘香。有時候在夢中看見幸福的影子,卻只能遙首相望。夏季,那些流離的花香,也在風中輕揚,或高昂,或低唱,卻也有著數(shù)不盡的悲涼。很多時候,面對眼前的一切,總是有一種幻象,以為這一切都是夢,卻不知道,是自己把自己迷失在了前方。
習慣了安靜,就不會輕易開口。習慣了退讓,就不會輕易爭取。人的精神,體現(xiàn)在我們做人的方向和目標之上,是非之中堅持原則,障礙面前懂得避讓,往事前程權衡輕重,取舍利弊,無悔得失。有人問:你一定是一個謹小慎微、目光短淺的人,你錯了,我很大氣,你和我無理,我還自己公正,那是情理之中的事。事情過后,和你計較,那當然不必,一個人總為無關痛癢的事情糾結(jié),那是不明智的,忽略生活中的瑣碎,那才是胸懷和智慧。生命的最初,給自己的猶如一張空白的宣紙,隨著不斷的長大,卻在上面潑滿墨色的憂傷。夜晚,微涼的空氣,沖洗著心中的空白。那些嫩綠的樹葉,在歲月的煎熬中披著惆悵的衣裝,在經(jīng)過了夏的燦爛之后,慢慢墮落在秋季泛黃的憂傷中,如此短暫,又如此凄涼,破碎的心事,隨著幻想之中褪變的樹葉而慢慢消亡。不知道從那一時刻開始,就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因為人們總是說著多言必失,而又責備沉默冷淡,那時候,安靜與寂寞就開始如影隨形了。
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我選擇自我檢點,我也明白人不會事事周全,有時成全他人的自尊,要比滿足個人虛榮心更有成就感。在網(wǎng)絡中穿行,我們永遠不必低估了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所以,我選擇避讓,我明白聰明的人不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挑戰(zhàn)可以回避的障礙物。無論心里存有多大的委屈,我還是在對方退一步的時候選擇退十步,無條件的體諒,只愿海闊天空,只愿風平浪靜!一些未來得及說出口的言語,終會被定格成大片大片墨色的憂傷。憂傷一直在心中,而生活,于無聲處。冰封著微笑,閃耀著千年雪峰上圣潔的光芒,亙古的朔風漫溢出藏青色的蒼涼,古老的藤蔓編織出一串串金色的童話,光潤的貝殼在海風中溫柔地訴說著蔚藍色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