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游記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顧名思義擁有著從古至今的文化的記錄。上海博物館是在十九世紀(jì)五十年代開始籌建,經(jīng)過多次搬遷,最后坐落于人民廣場中軸線南側(cè)。它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它記載著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
第一個看到的博物是在萬年仙人遺址出土的陶片,它大約存在于公元前68XX年左右。我可以清晰的看到陶片上的印記,橫橫豎豎的,可見當(dāng)時的人們也有對藝術(shù)的追求與喜愛。后來我又看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博物,最讓我難忘的是清雍正年間的景德鎮(zhèn)窯青花紅彩云龍紋盤。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大的盤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游龍,讓我不禁想起《三國演義》中:“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龍和龍之間,互相打鬧,互相纏繞,可見他們之間的那種親昵感,實在讓人羨慕。
上海博物館里還珍藏著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chǎn)。那是我們中華民族50XX年以來的歷史的傳承。望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博物,我仿佛看見了那時人們對藝術(shù)、對美感的追求。望著那些保存依舊完整的博物,我的內(nèi)心不由得被震撼了。望著那些民族不同的穿衣風(fēng)格,我不由得想要感嘆:人類的智慧竟是如此的偉大!不管是吃飯的碗,還是身上佩戴的玉佩,甚至是刻有自己姓名的印章,都是那么的精致,唯美。不得不感嘆古代人們的智慧啊!
這趟博物館之行,不僅讓我看到了遠古人民的智慧,還讓我感受到了中國50XX年以來的文化傳承是多么的偉大!不論是誰,我們都應(yīng)該去保護這些文化,我們應(yīng)該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也能看到這些博物、這些文化!
上海浦東新區(qū)建平中學(xué)西校初一:郭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