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黛玉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贝蜷_大觀園的畫卷,黛玉輕輕吟詠著這樣唯美的詩句,梨花片片落,梅魂香飄散。這樣美麗的畫面,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在繚繞的云霧中翩躚而來。
初讀《紅樓夢》時,就愛上了這樣的美麗女子,也許像黛玉這樣出塵脫俗的女子,用“美麗”二字形容太過庸俗,她仿佛山澗的幽蘭,清香而不熱烈;依如水中的白蓮,出淤泥而不染。
許是一遍又一遍的與紅樓重逢,對紅樓女子命運的感慨多了幾分。對黛玉由最初的喜歡到現在的深愛,不止是一個過程的改變,而是一種知音的懂得和憐惜。
紅樓中黛玉常常感嘆,“萬兩黃金容易得,一個知心也難求!痹谫Z府這樣僅有門前兩頭石獅子是干凈的風月場所,像黛玉這樣月下飄逸的詩魂,錦囊收藏的艷骨,怎會在這樣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環(huán)境下生存。
于是,黛玉一生的淚,不僅是為了償還前世神瑛侍者的恩情,更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賈府的生活,奢侈萎靡,因是如此,大觀園的姐妹們,錦衣玉食,住著瓊樓玉宇。人間富貴盡在賈家。這樣的生活,終究是寄人籬下,必須得處處謹慎,沒有多說一句話、一個字的道理。
黛玉是千古的才女,是大觀園中眾姐妹才貌雙全的女子。她的美,靈逸俊秀,不似寶釵的圓滑世故,也不似妙玉的孤芳自賞。她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自古以來,文人皆有多愁善感、無病呻吟的同病,悲春傷秋,感懷離別。
黛玉是文人,精詩詞,通音律。如果沒有知音懂得,日子該有多么的空虛難度。更何況她的自尊,寶玉上有老祖宗呵護,下有父母憐愛,寶釵亦有母親、哥哥陪伴。那么,黛玉呢,年幼時,父母雙亡,就從揚州長途跋涉來到賈府。雖有老太太疼惜,畢竟年齡過百,賈府又有那么多的孫女,也分散了對黛玉的疼愛。
我想,黛玉在怎么絢爛,也無法集眾人愛惜于一身。這對她而言,更是一種折磨,每逢佳節(jié),想到自己的孤苦伶仃,怎么不會傷心落淚。黛玉無法做到像湘云那樣灑脫,她的心思太過細膩,受折磨的人最后也只會是她自己罷了。
身世的悲戚,在加上她的真性情,不愿違背自我的感知。為了自己的心,為寶玉流了一生的眼淚。寶玉,是個脂粉堆子廝混的人,他是眾人的掌上明珠,無人不疼愛。比不得黛玉,僅有紫鵑這么一個貼心的丫頭,可以為她思慮周全。
這份孤獨的難耐,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在黛玉的心中,寶玉是知音,是解花人,可是既有木石前盟,何須金玉良緣呢?既有黛玉的癡情守護,何須寶釵的假意陪伴。曹雪芹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增添整個故事的悲劇色彩,也只會讓讀者更加憐惜這個女子。
寶釵選秀落選,住進大觀園中,后又因為薛蟠再次進衙門,失去了待選才人的機會。她明明知道,寶黛真心相愛,黛玉一身的病,由寶玉而起;寶玉的癡、傻、癲,亦是由林妹妹的一言一行。可為了家族,為了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自己一生的幸福賠了進去。
賈府或許沒有人不知道,寶玉和黛玉是真心相愛的。寶玉沁芳橋上對黛玉一訴真情,襲人聽到了;寶玉挨打后,黛玉傷心落淚,王熙鳳瞧見了;黛玉病重,紫鵑的一襲話,寶釵這樣聰慧的女子,怎會不懂;寶玉大喜之日,誤以為是林妹妹時的雀躍表情,一身的病都好了?墒沁@樣的情投意合,結果又能怎樣呢?
黛玉在得知寶玉、寶釵喜結連理時,焚詩稿、斷情根。在一片吹吹打打的吵鬧聲中,孤寂的香魂隨風而去。而寶玉也因得知新娘不是林妹妹時,頓時變得更傻更呆滯了。
在寶玉準備掀開頭帕時,他的腦海里想象的始終是黛玉新娘的模樣,黛玉那樣的神情,他的心里多么滿足、陶醉。可是新娘終究是寶釵,看到寶釵的瞬間,那種失望怎能讓人明白,當你站在青藏高原看風景時,突然間腳下一滑,整個人重重的跌了下來。這樣的失足,成了千古恨,又何況這是一輩子的幸福。
不知古時兩個素未謀面的人,是怎樣過一生的。若是遇到孫紹祖這樣的豺狼,離死亡僅有一線之隔;若是遇到賈璉這樣拈花惹草的人,何來的幸福呢?而寶玉和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神仙,他們的愛,一定要是轟轟烈烈的,這樣才不枉費來到人間一遭,才不辜負良辰美景。
直是到后來我才明白,兩個人在一起,并不是感情所能決定的,畢竟現實才是最重要的。萬般無奈之下,寶玉只有在回憶中度過,獨自一個人忍受這份寂寞。細細回想共讀西廂時的浪漫,黛玉彈琴時的憂怨。這些記憶中的美好東西,從此,只是寶玉一個人的風月無邊,只是他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寶玉回到寂寥的瀟湘館,往昔的一幕幕在腦海中閃現而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和痛;聽聞紫鵑要送黛玉靈柩回鄉(xiāng)時,寶玉早早起床,只為了再看林妹妹最后一眼;賈府衰敗被關大牢時,還帶著黛玉雨夜送的琉璃繡球燈,只為了紀念這最后的恩情。在大牢里,寶玉何曾想過寶釵過的如何?他念的,想的都是黛玉啊,所以獄卒想要拿走琉璃繡球燈時,百般的想要藏著不被發(fā)現。寶玉為了燈,還是挨了毒打,最后賈懷告訴獄卒,寶玉該是怎樣的悲痛欲絕,林妹妹已經去了,難道連她留的東西也要帶走,不給他留下用來緬懷嘛。
故事的結局,寶玉還是出獄了,在賈蕓等人的幫助下,還意外的帶著琉璃繡球燈走了。夜深人靜時,寶玉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走在大橋上,再也沒有昔日寶二爺的英姿颯爽,有的只是叫花子一樣的落魄。然而,當一群官員嫌寶玉擋了路時,用腳踢他,寶玉一直都在用身體保護著燈。
王熙鳳曾經說黛玉是美人燈,風一吹就壞了。如今,寶玉孤零零的在大橋上,忍著這群官員們的拳打腳踢,燈還是碎了。連這最后的一絲回憶也沒有了,這次的燈碎是徹底的毀滅,破鏡不能圓,碎燈不能補。唉,上天竟是這樣的殘忍。
曾經寶玉對黛玉說,如果黛玉死了,他的結果要么一起死去,要么出家。這回終于靈驗了,所有的東西都沒有了,與其留著回憶度過余生,不如實現曾經許過的諾言。寶玉在雪茫茫的大地里走了,了無牽掛的離開,而離開僅僅是為了實現對林妹妹的承諾。
不知林妹妹天上有靈,看到如今寶玉所做的一切,是否會在云端上微笑;蛘咚@樣善良真實的女子,希望寶玉可以隨遇而安,過著安穩(wěn)的生活。
黛玉死前的那句話,“寶玉,你好~~~~~~”聰明如曹雪芹,只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而我期待的結局,也許就是這樣,寶玉為了當初的一句玩笑話,果真出家,見證了他和黛玉的矢志不渝。至于寶釵,被蔣玉菡贖出來后,身懷六甲,寶玉出家前,知道她的存在,都沒有為她考慮過以后的生計。做為讀者的我們,何須去想這些呢。
如若,寶玉知道寶釵滴翠亭中撲蝶,為了擺脫自己竊聽小紅和墜兒的談話,把責任推卸到黛玉身上,寶玉會作何感想?再加上寶釵的仕途經濟思想,本就令寶玉對她心生厭煩。倘若真是一輩子和這樣工于心計的人生活在一起,倒不如青燈古佛相伴,倒是安靜些。尚可在佛祖面前祈求,祈求來生和林妹妹的來世相守,亦可以像紫萱和徐長卿那樣三生三世的糾纏,寶玉倒是愿意的吧,哪怕是經殿前匍匐,這個癡兒也不會有半句怨言。
黛玉,你離去后。如若知道了寶玉對你的良苦用心,大概你也會含笑九泉。我終究是懂你的那個女子,懂得你的薄涼亦是太過深情,懂得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貞潔。你的真情亦是沒有白費,寶玉在佛祖前朗誦的真言想必你是聽到了,明白了這一生你的淚沒有白流。
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愿來生,寶玉和黛玉能夠相知相守,共看陌上花開。那時,沒有賈府的渾濁,沒有父母的苛責,沒有眾人的仕途。僅有和林妹妹的廝守,心有靈犀,這份懂得,想必就是世間最為珍貴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