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記憶去投胎
今天參與了一個人人投票:“某天,你意外死了,上帝給你1個機會,你會選?”選項有六個:復(fù)活、帶著記憶投胎、找個完美的人借尸還魂、忘記一切投胎、當(dāng)鬼差、不再做人。我選了帶著記憶投胎。
與我的選擇相同的人占了大多數(shù),這多少讓我感到一點欣慰。當(dāng)然每個人的理由都不會完全相同,不過也可以粗略地分一分類:或許是今生的回憶太過美好,即使投了胎也舍不得丟下;或許是今生的教訓(xùn)過于慘痛,希望來生不要再以經(jīng)歷那些痛苦為代價懂得這些教訓(xùn);或許是今生的經(jīng)歷有痛苦也有甜蜜,有悲哀也有溫馨,而上帝又不允許丟下不想要的一半,為了帶走另一半,只能全部帶入來生;又或許純粹只是作為一個參照,使來生有所借鑒,做點新的錯事而不要重蹈今生的覆轍,體驗些不一樣的快樂而不要停留在同一個層次,經(jīng)歷些別的痛楚免得使本來就不好的東西又加入了單調(diào),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使自己擁有兩段風(fēng)格迥異但同樣精彩的人生。大略如此吧。
我的理由應(yīng)該和多數(shù)人不太一樣,不過這個理由是什么其實并不太重要,也不是這篇日志想寫的內(nèi)容,選擇這個答案的最初動因是它為我的一個思考已久卻始終找不出答案的問題提供了思路。
高中時的我很怕被問“你的理想是什么”,因為沒有,F(xiàn)實使得理想看起來過于遙遠(yuǎn)。但我確實有一個極想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做一個好父親。當(dāng)時的我其實內(nèi)心里是把這個目標(biāo)當(dāng)成理想的,但是這個答案是不宜說出來的,因為必然會受到追問,而我不知道該怎么解釋。所以很怕被問。這學(xué)期英語課的presentation選了理想作為話題,內(nèi)容里提到了高中時的這個“理想”,于是準(zhǔn)備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順便把這個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思考了一番,把腦中隱隱約約的想法整合成了完整的答案。今天剛好借這篇日志做個回答。
我的父親是一位很棒的父親,也許是我見過的最棒的父親,我很愛他,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這樣愛他。但是這么棒的父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卻做了一些錯誤的決定,雖然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帶來了一些很嚴(yán)重的后果,而這些后果都是由我來承擔(dān)。但也正是這些造就了今天的我,很幸運,我很喜歡這樣一個我,不是滿意,但是喜歡。是的,喜歡。我想不出我還可能變成怎樣一個人能讓我更喜歡。只是代價有些過于慘重。我希望我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但是,,不要以我的方式。我想做的就是這樣一個父親,和我的父親一樣棒,但能做得更好。
可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事情好像沒有這么簡單。會這么簡單嗎?怎么可能這么簡單?不付出代價就想收獲,這可能嗎?對于那些不親身體驗就不可能獲得的感受,難道是只憑言傳身教就可以傳授的嗎?唔……于是這個問題就被擱下了,還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思考。
今天看到了“帶著記憶投胎”,不由得會心地笑了,呵呵,也許只有這樣吧。至少提供了一種解決疑難的思路,至于技術(shù)性障礙如何克服,留待日后探索吧?傊,我不可能不選擇這個答案。
現(xiàn)在再來看看,為什么我不選擇其他幾個答案。
為什么不選復(fù)活?因為死亡是很嚴(yán)肅很神圣的儀式,復(fù)活將是對它的一種褻瀆,死而復(fù)生的頭是萬萬不能開的。
為什么不選找個完美的人借尸還魂?因為完美的人體驗不到深刻的幸福,完美的人不會擁有真正的知己,完美的人不會造福這個平凡的世界。這每一句話都足以擴(kuò)充為一篇日志。史鐵生的《好運設(shè)計》給出了極好的解釋,我順著鐵生的思路又深想了一層,我會在以后的日志中給出詳細(xì)的解答。
為什么不選忘記一切投胎?因為投胎之說如果是真的(事實上也很難被證偽),那么今生也許就是前世的投胎,而顯然我對前世如何一無所知。那么如果今生不能令我滿意,難道來世不會是今生的重演?如果今生已經(jīng)令我滿意,有沒有來生還那么重要嗎?
為什么不選當(dāng)鬼差?因為鬼差只能決定人們死后的歸屬,而我想改變?nèi)藗兩鷷r的命運。
為什么不選不再做人?因為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為什么選擇帶著記憶投胎?因為其它五個選項都被排除了。
還有,要是能帶著對法律知識的記憶投胎,那來生的考試周真就輕松許多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