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站在上海的繁華街道,那瞬間,我只希望世界喧嘩一片,只有我一個人為自己沉寂。
我喜歡站在絢麗的舞臺上,聽下面所有的人為我喝彩,因為我是個會陶醉的孩子;我也喜歡坐在劇院的角落,看人群熙熙攘攘,最后曲終人散,留下我一人獨自回味。
于是就有人說我雙重性格。我低著頭想:是啊,為什么我不是雙子座。
走在學校的長廊上,我的腳步永遠是最快的。身邊的人、教室一晃而過。直到走進教室,我才長地呼出一口氣,我想:我不要那么大的世界,這里就足夠了……
已經習慣了聽身旁那群女同學輕聲議論著自己所謂的“山無陵,江水為竭”的愛情。而我只是坐在教室里最光亮的一個座位上,為瓊瑤故事里深宅內院里的黑暗,暗暗哭泣。
我總會想起王安石的話:“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所以我躲在家里,一整天坐在窗前的沙發(fā)上等待。等到夕陽帶走了一天的燥熱,月光把一切的影子釋放出來。我看著沙發(fā)的影子,掛鐘的影子,房屋的影子……這個世界的影子,到了最后,視線移回自己的影子,似乎我已經周游了全世界。
我喜歡這種從光明到黑暗的過程。因為我可以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經歷了人生的變故、世界的光明還有黑暗。然后高興地對自己說:“恭喜你,你長大了!蹦菚r我就會笑,發(fā)出很輕很輕的笑聲。
可是,我想上帝應該不會允許我有這樣的想法。我注定不可能一輩子在家里默默等待,也注定不可能一輩子站在舞臺上接受喝彩!
于是在成長的路上,我選擇過默默無聞,也選擇過流光溢彩。我認為這是一個責任,一個必須。也或許是怕被拋棄,所以十四年走過,我仍在拼命努力!只不過,有時我總會走走停停,無論別人如何鞭策,我依然堅持這樣的停息。
因為我想,我還是個望著窗外渴望長大的孩子。隨便時間怎樣沖洗我,等到我的頭發(fā)斑白,我回過頭來去拾撿記憶的羽毛時,我就會想起過去——
是艱辛也好,是快樂也好,是難忘也好,是痛恨也好。
那時的我,終于不用坐在窗邊等待,因為那時的我,早已長大。
但是我還是慶幸自己還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當時間開始蘇醒,我還在自己的夢里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