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崇拜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個德國著名作曲家,雖然耳聾,卻頑強不息地創(chuàng)作了一曲又一曲的“命運交響曲”
——題記
在音樂上,可以說,耳朵是十分重要的器官,要是聾了就不能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了。可耳聾對于貝多芬來說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種動力,使他與音樂之間的間隔越來越少,靈感越來越多,才能全然用心的去感受音樂的美妙旋律。
我所崇拜的,不是貝多芬的天賦,而是他那偉大的精神。如果是我遇到了像貝多芬那樣的情況,肯定早已不再創(chuàng)作,而去另處謀生。而貝多芬十分的堅強,為了追求音樂所迸發(fā)出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是無限大的、是所向披靡的,不被困難所折服,而是越發(fā)的抵抗困難。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貝多芬正是如此。他聽不見音樂,便用嘴巴咬一根木棍,讓木棍連著鋼琴,去感受聲音振動。沒有多少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他收獲的卻是眾人皆知。他那寬闊的兩肩,仿佛挑起了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dān)子。他那雙有力的大手,仿佛挑起了眾多的音樂之水。
貝多芬一生節(jié)儉,他不喜歡人們?nèi)ゴ驍_他,在一片音樂海洋之中創(chuàng)作,使每一滴水匯成小池、小溪、河流、大海……他誠然孤獨,可是有他的“朋友”為伴。
貝多芬把大多數(shù)時間花在創(chuàng)作上,自己的房子無心整理,即使女傭整理好了,不到兩分鐘,又是一團糟。
貝多芬與音樂為伴,寂靜為友,獻給大家千千萬萬個曲子,感動了多少人的心扉,扣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使他成為了全世界人物。
我崇拜貝多芬,崇拜他的堅強,崇拜他的偉大,更崇拜他的精神。
初一:滕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