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
現(xiàn)在的南京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有著雄起壯美的地理風(fēng)貌,有著如詩如畫的江南風(fēng)光,更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和鐵血丹心。南京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標本,給人以啟迪、驚醒和振奮。2019年1月25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南京,近距離的感受她歷經(jīng)的曲折革命史和悲慘命運!
首先我們來到中山陵。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陵墓四周種植著雪松、柏樹、法國梧桐樹。中山陵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組成。牌坊上刻著孫中山手寫的“博愛”,陵門上刻著“天下為公”。祭堂前厚重堅實的銅鼎,是在日本鬼子的鐵蹄和炮彈下變得傷痕累累,這是日本罪行的鐵證!
孫中山生前倡導(dǎo)博愛,提倡天下為公。他試圖尋找到一條幫助中國擺脫屈辱處境的道路,一生致力于使國家獲得新生,他領(lǐng)導(dǎo)辛亥革命,就是要推翻這種把“天下”據(jù)為己有的封建帝制。
來到南京大屠殺博物館,一下車我就看到了博物館的外面,十多米高的黑色雕塑格外醒目,一位母親,雙手提著一個在戰(zhàn)火中被炸死的孩子,傷心欲絕的樣子。也讓我的心情一下子沉痛起來。
走進大門,十字形狀的標志碑上刻著南京大屠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1937。12。13—1938。1,正面墻上用中、英、日三種文字刻的“遇難者300000”。在這短短的六個星期內(nèi),如此多的生命就這樣被殘忍的殺害了,這個數(shù)字超乎我的想象。步入靈堂,看到四周的墻壁上刻滿了遇難者的名字,其它展廳里,許多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親身講述那段慘絕人寰的悲劇,也有當(dāng)年屠殺南京軍民的日軍軍官和士兵的日記、供詞。1996年在德國柏林發(fā)現(xiàn)的《拉貝日記》,作者以一位侵華日軍見證人的身份,真實記錄了日軍泯滅人性的種種暴行,1998年4月以后,江東門“萬人坑”內(nèi)新發(fā)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在陳列的文物和資料上,讓人毛骨悚然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日本鬼子的種種罪行。他們對中國人進行了十種不同的殺人方法,像刺殺、砍頭、火燒、射擊等,還有“殺人比賽”,“殺人祭馬”,地獄般的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大街小巷里無數(shù)尸體橫陳……。我都不敢繼續(xù)看下去了,太恐怖了,日本鬼子心狠手辣,兇殘至極。我憤怒極了!心上像被刀割一樣痛,握緊的拳頭里全是冷汗,瞪大的眼睛里留下了傷痛的淚水。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nèi)ビ永杳,迎接歡樂……”聽著這首似懂非懂的歌曲我來到了雨花臺。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烈士陵園。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雨花臺變成了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自1927~1949年,約有10萬約有10萬革命志士殉難于此。鄧中夏、羅登賢等烈士都在這里英勇就義,項英、袁國平、周子昆三烈士也安葬在此。傳說是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里的卵石,經(jīng)過凄風(fēng)苦雨的沖刷,卵石就成了色彩斑斕的彩石。人們?yōu)榱思o念革命烈士,就把這里的石頭叫做雨花石。
在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里,陳列著烈士的遺物,珍貴照片,以及一些文獻資料。他們都很年輕,沒有一個人超過35歲,最小的才16歲!多出身于富貴家庭,在那個年代里,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青年,能投身革命,信念的確與眾不同,很讓我們敬佩!他們理想崇高,志氣遠大,不怕犧牲,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和民族的安危!這時,我漸漸懂得了《雨花石》這首歌的真正含義。
步入梅園新村,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筑,讓我感受到了當(dāng)年環(huán)境的險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名地下共產(chǎn)黨員。
梅園新村是國共談判的最后一站,是我黨在國統(tǒng)區(qū)領(lǐng)導(dǎo)和平民主斗爭的紅色中心。在梅園新村30號,周恩來和一批民主進步人士,宣講共產(chǎn)黨的和平建國主張,揭露國民黨假和談,真內(nèi)戰(zhàn)的陰謀。周恩來、廖承志、董必武、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過。
南京,這座記載著歷史重要事件的城市,留給我們的傷痛記憶沒有逝去!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沒有逝去!無論現(xiàn)在還是將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歷史,懂得來之不易的今天,熱愛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偉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