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日子也飄香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在每天看似平淡的日子里實際上蘊藏著的是生活百態(tài)。只要平日里多留心一點,便會從點滴小事中品嘗到生活的韻味。
清香
閑來賞景便是我的一大愛好,總覺得看著生機勃勃、萬物興隆的景象便會感到無以倫比的閑適與平靜。
推開門,漫步在公園的小徑上,淡淡的青草香和著晨露的甜美便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慢慢地,陽光開始在草叢中蔓延,就好似大自然鋪開畫卷,金筆一揮便使美好的生命蒙上光輝。荷塘邊的一片片碧綠充斥著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荷葉上晶瑩的露珠則是生命最絢爛的點綴。
多少次我們路過美麗的風景,卻因為自己的心事而將它們歸于平淡。究竟是什么遮住了我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是什么束縛了我們的心使之不再寧靜?大概便是塵事吧。
在我看來,要使心靜,便要讓自己歸于自然,就像陶潛詩中所說的那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只要心靜,即使身處鬧市也能獲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與靜謐。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領略到那些被我們忽視了的美好,才能品出平淡日子里的清香。
醇香
生活就像一壺酒,先給你辛辣和苦澀,再使你回味,最后送給你最甘醇的幸福。只要樂在其中,享受生活,便能品味生活的醇香。
小時候學練古箏,在笨拙的小手上套上指甲,撥動琴弦,二十一個音符便往復地在腦海里轉啊轉。那個時候在我看來,彈古箏若是一種享受,那也只能算是一種“要命”的享受,每一次練琴后,手腕和手指便會磨出繭,動的時候便生生地疼。
臨近考級的那段時間,練琴的時間也逐漸增多,真算得上是苦不堪言,索性我也懶得再練了。爸爸卻對我說:“人生一共有三種境界,一是忍受,二是接受,三是享受。忍受生活的人活得最痛苦,享受生活的人才最幸福。你為什么不學著感悟旋律的美好而偏偏選擇抱怨練習的枯燥呢?”
聽了這段話我如夢初醒,開始真正地嘗試去享受每一個音符的美好,品味樂曲中真正的韻味。那時我才發(fā)現(xiàn)琴音如此美妙,生活陣陣飄香。
幽香
朱熹在《四時讀書樂》中表達了他對讀書的看法以及他讀書時的心情,他說那般的自由也只能在看書時才能夠完全地感受到。
書的魅力便在于作者能寫出你想說卻又說不出的話。好書便如蘭花般散發(fā)著淡淡的幽香,讓平淡的日子多了幾分安靜與美好。
在生活中讀書,在讀書里生活。只有真正與書相契,潛入書中,才能通曉作者所思所想,使疲憊的心靈得到釋放,在書中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讀書使生活散發(fā)幽香,在書中有所感悟,才能在生活中有所體現(xiàn),只有靜靜品味,忘卻塵事,才能體會到書的馨香。
淡淡的云,淡淡的景,淡淡的年年歲歲;悠悠的花,悠悠的心,悠悠的云淡風輕。用安靜的心去傾聽,用敏銳的眼去發(fā)現(xiàn)人生百態(tài),你會感受到淡淡的日子也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