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需要雕琢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我的青春一去不復(fù)返,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青春易逝,年老,然而巧經(jīng)雕琢的青春卻是不朽的、永恒的。
就像燉湯一樣。
“奶奶,奶奶,到底有沒有好呢,我都餓死了!薄鞍ミ衔,我的小祖宗,不急,不急,快了,快了!
“這骨頭湯啊開鍋之后得用文火滿滿熬,這樣燒的湯才好喝!蹦棠踢呎f邊坐到灶膛邊,用火鉗夾出還在熊熊燃燒的木柴,再用腳踩滅,塞進(jìn)幾塊又粗又壯的桑樹根。灶膛里不像先前那樣熱鬧,火焰的氣勢也不及原先囂張,只是不溫不火地映亮了一小片地方,卻也是源源不斷地傳送著力量。
我靜靜地伏在灶臺上,毫無顧忌地消磨著時光。鍋蓋被揭開一角,恰好能讓我窺盡湯的全貌。
湯水呈淺白色,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泡,騰騰的熱氣時不時地將鍋蓋頂起一點,骨頭的醇香亦一陣濃似一陣。血色褪去的骨頭被泡在湯里接受高溫的烘烤,不停地翻滾,骨頭里的精華被一點點地提煉出來,融入湯里,賦予湯以靈魂的升華。骨頭就這樣不斷地被磨礪,被“雕琢”,吟誦著一首無言而壯麗的歌。
“可以出鍋了!”我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奶奶掀開鍋蓋,大片大片的白氣朦朧了視線,白氣散盡,原先的淺白化作奶白,恍若滌蕩過珍珠的瓊漿,萃取天地之精華,匯聚日月之靈秀。奶奶飛快地將蔥切成細(xì)段,她粗糙卻靈巧的手熟練地將蔥末灑進(jìn)湯里,有了青蔥的提鮮,骨頭湯更加誘人了。
奶奶面帶微笑地將盛好的湯遞給我,我咕咚喝下一大口,骨頭的濃郁和蔥花的清香交織,給予味蕾震撼的享受。奶奶很是滿足地看著我大口大口喝湯,像是一位工匠欣慰地看著自己精心雕琢的作品,目光里溢滿幸福與甜蜜。
文火慢燉后的骨頭湯煥發(fā)別樣的光彩,時光雕琢后的青春同樣也會永遠(yuǎn)光鮮吧。
慢一點又有什么關(guān)系,德國總理默克爾幼時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只會學(xué)習(xí)而不會運(yùn)動的傻瓜,用超出別人幾倍的時間跑完了全程,正是這種愿意犧牲時間、堅持雕琢自己的精神,成就了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我的青春同樣需要這般的雕琢,它需要時間做刻刀,需要在我經(jīng)歷過一次次的成功失敗后,才能在我生命的雕版上印下獨有的風(fēng)韻。
咂咂嘴,嘴角仍有骨頭湯的余味,仔細(xì)品味,仿佛有絢爛青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