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讀后感:讀《哈克貝利 芬歷險記》有感
初二年級讀后感:讀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有感
《哈克貝利 芬歷險記》這本書是我在“五一”假期讀完的。
這本書是馬克吐溫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寫的一個發(fā)生在戰(zhàn)前的故事。
在馬克吐溫寫這本書的時候,美國國內(nèi)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那時的人們認為黑奴是私人財產(chǎn),是牲口,可以不把他們當(dāng)人看。馬克吐溫則強烈反對這一說法。通過他在書中描寫小黑奴吉姆,我感受到吉姆士一個善解人意,誠實又講義氣的人。
書中還寫到了哈克在救出吉姆之后的心理斗爭。在他實在不知道自己是讓一個朋友獲得了自由還是搶走了別人的私有財產(chǎn)時,哈克的良知告訴他生活中的人們教給他的東西是不對的。
我很羨慕哈克能時常用他清晰地邏輯判斷對錯從而解決一些成年人也覺混亂的事物。
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jié)是冒牌爵士與冒牌國王承辦演出的事。他為了金錢騙取許多有著極強虛榮心的人的錢。馬克吐溫用他那種帶著諷刺的幽默向人們揭示了虛榮心是普遍存在的。 書中描述到:看了第一場演出的人明明知道演出并不像廣告上說的那么好,卻因為虛榮心反而宣傳這個劇目多么精彩。人們隨聲附和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這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是司空見怪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間百態(tài)。
我從書中得到啟發(fā):“一顆健全的心,比一顆馴化不良的心更能引你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