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元宵節(jié)猜燈謎的作文三篇
篇一
“活動現(xiàn)在開始!崩蠋煱l(fā)出指令,同學(xué)們傾巢而出。走廊里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掛在鐵絲上的花燈一個接一個。有的畫有鯉魚,有的貼著“!弊,有的寫上了“恭賀新喜”的字樣。五顏六色的花燈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開始猜燈謎了,同學(xué)們一個個蹲在走廊里,眼睛盯著謎語冥思苦想,一張張寫著謎語的紙條像彩旗似的,飄忽不定,似乎是在耍我們。我一眼就看到了“半耕半讀。(打一字)”的謎面,我思索起來,半耕:耕的左半部分,半讀:“賣”,合起來,我“撲哧”笑了起來,這是什么字。再試試看,半耕:“井”,半讀:言字旁,合起來,是“講”,對,就是“講”,我記下了答案。
再擠入人群時,原來的那些謎語紙,已經(jīng)被撕走了一些了。我接著猜,忽然,“百無一是。(打一字)”映入了我的眼簾。百無一是,是九十九,可九十九是三個字,不是一個字啊,這可怎么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白,對了,太棒了!趕緊記下,去老師那兒排隊交答案,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這兩個都被別人撕掉了,我懊悔不已,哎,再去猜吧。
“擾。(打一成語)”剛剛是半耕半讀——講,現(xiàn)在,我也拆字。但是,半什么呢?半拉半好像沒有這個成語,再想想,半推半——就,再看“就”的右邊,是“尤”,我猜出來啦!我在心里叫道。這次,我直接去了老師那兒“報功”,對嘍,這是我第一次撕下謎語紙,真興奮。繼續(xù)。
這時,好多謎語紙都已被撕去了,我們班的前面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我一跑回教室前,就看見了“禾薪入門。(打一水滸人物)”一謎,這下可難住了我。還是一步步來吧。禾薪,禾薪是草,柴草,柴草入門?這是什么?禾薪,入門。對了,入門是進,柴——草——進,柴——進,對,就是柴進。猜到嘍!猜到嘍!我十萬火急,立馬沖到老師那兒去報到。耶,撕到嘍,我拿著絞盡腦汁換來的謎語紙,沖向五年級辦公室領(lǐng)獎。哇,那位同學(xué)手里有5張謎語紙呢,了不起,真讓人羨慕!
元宵猜燈謎,不僅讓我們收獲了快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開動了腦筋,活躍了思維。
篇二
元宵節(jié)一直有猜謎語的習(xí)俗,今年沃爾瑪也舉辦了猜燈謎活動。
下午,媽媽爸爸去買元宵了,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yè),忽然媽媽的電話打來了:“博博,沃爾瑪有猜燈謎的活動。”愛湊熱鬧的我一聽就急得蹦蹦跳了,“那我叫上老劉,我們一起去猜燈謎吧!”“行!”媽媽答應(yīng)了。我可興奮了,趕緊給老劉打電話約她下樓。然后直奔沃爾瑪而去。到了沃爾瑪,我們滿眼看到的是一種種湯圓擺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各種各樣的燈籠;聽到的是很喜慶的《新春樂》在響個不停,我們每個人都推著一輛車子,放著衣服?墒牵聼糁i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我們只聽到話筒的聲音,卻不知道在哪里,幸好這時爸爸把我們領(lǐng)到了那個猜燈謎的地方。那里有個阿姨,我們眼看著很多人猜對了拿到了獎品。終于我忍不住了,上前問了一個:“四十四號有猜的嗎?”我隨便編了一個號。“有,謎題是‘孟母三遷’,你能猜出來嗎?”那個阿姨問我,我的大腦每一根神經(jīng)都出動了,運動所有的腦細胞,還是沒猜出來。我悄悄地用手碰碰老劉:“你知道嗎?‘孟母三遷’,打一詞語!薄拔乙膊恢腊!是你猜不是我猜!”老劉壓低聲音說,這時爸爸把嘴巴湊到我耳邊說:“是‘伍豪’!蔽掖舐暤睾俺隽四莻答案,結(jié)果猜對了。我很懷疑,爸爸怎么會知道答案,我一看,爸爸在看手機呢,我湊上去一看,原來那上面有答案!弄了半天,爸爸這個謎語大王也是百度出來的答案!
看了一個謎語,覺得這是個挺簡單的謎語,是打一中國地名的,我對地圖的鉆研還是不錯的,我甚至都想好了答案,結(jié)果到該說答案的時候,我的大腦突然卡殼,突然忘了答案。結(jié)果我只能說不知道了。我正準備再猜一個,結(jié)果,人家說:“小朋友,到點了,我們該下班了,明天再來吧!”唉!真可惜!
明天我要再猜幾個,萬一有個大獎讓我趕上了呢?我要動動腦子,爭取明天得幾個獎!嘿嘿!
篇三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時光飛逝,我們又將迎來20xx年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是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tǒng)新春定義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中家家戶戶都張燈結(jié)彩,猜燈謎、包元宵、吃元宵、賞花燈……這些活動更是為元宵節(jié)增添了氣氛。
關(guān)于元宵節(jié)有許多傳說,廣為流傳的有《漢文帝紀念平呂》《明帝點燈敬佛》等。
我過了好幾次元宵節(jié),最令我難忘的是20xx年的元宵節(jié)。那年我只有九歲,對什么都好奇。有一天,我看到媽媽和奶奶再弄一些白白的粉,我就過去問:“媽媽這個是什么呀?”
“這個是糯米粉,用來做元宵的!眿寢屝χf,說完便接著弄起來。
只見媽媽和奶奶把豆沙和果仁搓得圓圓的,然后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時不時又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不一會,幾粒元宵就做好了。元宵白白的,圓圓的,看上去真可愛,就如同幾個小娃娃一樣。
我也想試做幾個。媽媽同意了,我學(xué)著她們的樣子把餡料弄好,可到了粘糯米粉的時候就不行了,我轉(zhuǎn)著裝糯米粉的的筐,可哪里是那么好轉(zhuǎn)的呀!我轉(zhuǎn)了一圈就撒了一身的糯米粉,弄得媽媽和奶奶哈哈大笑,奶奶跑過來邊幫我拍掉身上的糯米粉,邊說:“看看你,陷沒裹上糯米粉,自己倒裹了一身。”我也笑了。
后來,媽媽扶著我慢慢轉(zhuǎn)著,終于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一粒?蓯鄣脑K于誕生了。
晚上,我們邊吃著自己包的元宵,邊猜燈謎,外頭的鞭炮聲和屋內(nèi)的歡聲笑語也是十分融洽。吃完晚飯,我們一起去公園賞花燈,公園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花燈的樣子也是千變?nèi)f化,瞧,那有一個大花籃;那又有兩條鯉魚,鱗片閃閃發(fā)光,真是:“魚躍碧波錦繡春,聞雞起舞合家歡。”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元宵節(ji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