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感言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感言
去年寒假,我在朋友那里看見了一本書,我大概地翻了幾頁,就立刻被其中的人物、事件給吸引住了,幾乎忘記了時間。而這本可以讓你愛不釋手的書就是當(dāng)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兒》。
說起這本書,可以講得太多了,那我就給大家簡單的講一講吧。這本書從朱元璋出生講起,到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結(jié)束。寫了明朝十七帝共300多年的歷史而且還是用白話文來寫的,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其中的人物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真可以說是人物描寫的佳作!下面我就為大家講一講吧。
在明朝這個“人物大熔爐”里,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是正統(tǒng)年間的兵部尚書---于謙。相比大家對他并不陌生。知道他有兩袖清風(fēng)的高尚品質(zhì)。但我崇拜他的不僅僅是他兩袖清風(fēng)的高尚品質(zhì),還有他愛國的精神。因為他生活的年代是明英宗執(zhí)政的年代,而這位不幸的皇帝,在執(zhí)政時由于聽信了奸臣的讒言,親自率兵與來犯的蒙古兵作戰(zhàn),結(jié)果不但沒有打勝仗,還被蒙古兵給俘虜了。而正在這萬分危急,所有大臣都議論著怎樣逃亡時。于謙站了出來,新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讓蒙古人了沒有炫耀的資本。然后,他帶著當(dāng)時明朝的王牌部隊---“神機營”,去迎戰(zhàn)蒙古人。終于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強斗爭,打敗了蒙古人,奪回了明英宗。雖然最后他因另立了朱祁鈺為皇帝,受到了明英宗的懲罰---被明英宗賜死。但他愛國的精神卻依然留在人們的心中。
于謙之所以成為給我影響最深的人是因為他的愛國與兩袖清風(fēng)。那下面三個給我影響最深的人就在于他們的成就了。他們是誰呢?他們就是人們一提起明朝就會想到的三個人---“三楊”。
“三楊”指的就是楊士奇、楊榮、楊溥。要說起他們的功績那可是在全明朝首屈一指的。其中楊士奇以“學(xué)行”見長,先后擔(dān)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編輯。看到這三本巨作你是不是有些“望而生畏”呢?其實這才是別人的過人之處,要不然人家怎么能那么有名呢?楊榮以“謀劃”見長。他曾經(jīng)在軍心渙散時抓緊時機運用了正確的方法整合了軍心,打了勝仗。楊溥則以輔佐君王見長。這三人在不同的領(lǐng)域,卻有著同樣高的成就。而一個國家有這三個精英怎能不盛?
這本書不但將人物刻畫得很好趣味性也相當(dāng)濃厚。比如在寫到一定程度時,在其中還穿插著一些與其內(nèi)容相似現(xiàn)代因素,這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讓文章通俗易懂。
總之這本書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講,應(yīng)該讀一讀,讀它既是一種能夠精神享受,也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哦。
家長感悟:
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有強大的秦帝國,開放的唐王朝,相形之下,明代是如此地不起眼。感謝當(dāng)年明月,三年的堅持,讓我們了解了明王朝,知道了史冊留名的忠相奸臣,還有更多湮沒在歷史洪流中、卻對歷史的進程作出貢獻的若干人等。而且,他把歷史寫得如此好看與輕松,為讀者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視界。
《明朝那些事兒》能掀起一股閱讀熱潮,不僅僅因為其幽默的語言和詼諧的風(fēng)格,更在于作者能跳出傳統(tǒng),從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利益角逐和內(nèi)心思考的分析入手,結(jié)合歷史資料,從而給歷史事件一個合理的解讀,給歷史人物一個客觀的評價。
在《明朝那些事兒—大結(jié)局》的結(jié)尾,有這樣一句話,“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能做到以史為鑒的,因為我們不能超越歷史,因為人的貪婪和欲望”。這句話不僅僅是對明朝那些事兒的總結(jié),更是對歷史,對人生所作的深邃認(rèn)識和理性思考。